孔子是怎样为国君接待宾客的麟开祥趾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召,召见而命之。摈,亦作“傧”,傧相,负责引导、接待宾客的礼仪人员。色,面容脸色。勃如,指脸变色,变得庄重肃穆起来。足躩如,指脚步快速,不暇闲步。所与立,所一起站立的人,即同为摈者。左右手,随着揖左边人或右边人的变化而朝左、朝右拱手作揖。襜如,整齐的样子。趋进,摈者在主宾之间传话,因为距离远,所以要快速疾趋。复命,君之所命,完成而回复,所以尊君而重礼。“君召使摈”,就是鲁国的国君召使孔子担任摈职。摈是专门接待外国国宾的,就像我们现在的外交官。因为孔子非常懂得礼仪,所以鲁君让他出来接待外国的贵宾。孔子奉诏的时候,“色勃如也”,色是脸色,脸色接着就变得非常肃穆,不敢有丝毫怠慢。“足躩如也”,躩是快速,快速地走。接受国君安排的工作,不敢有丝毫怠慢。外国国君来访,周礼是这样规定的。宾主两方都有陪同的人员,主国的副使叫做“摈”,摈分三等,上摈、承摈、绍摈。宾客那方的副使叫“介”,介分三等,上介、承介、末介。见面后两国国君带队分列两边,主国国君先传话,请问宾国国君的来意叫“求辞”,话由自己的上摈、承摈、末摈三个副使一个传一个,然后传给宾国的末介、承介、上介,上介再传给宾国国君。在传辞的时候,孔子是负责做副使,你看他是“揖所与立,左右手”,就是孔子接受传辞的时候,他从上面一位接过传辞,然后转身向右传给下面一个副使,他就要向左右两边的人拱手作礼。“衣前后,襜如也”摈者作揖时,前俯后仰,甚至左右变化,衣服亦随之摆动,孔子的衣服动而不乱,很整齐,显示出了极高的礼仪素养。“趋进,翼如也”,趋是快步向前。虽然走得快,但是身体保持着端直恭敬,翼是很恭敬的样子。“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到迎宾仪式完成了,当宾客已经走很远了,这是礼成了,孔子回到国君那里,说宾客已经走了。《四书解义》:“行礼既毕,主君送宾以出,宾方退出之际,主君之敬未解,复命,所以舒君之敬,不使劳于瞻望也。”礼仪结束以后,国君送出宾客出门,在宾客退出的时候,主国的国君还不放心,所以摈使要回来复命,这样国君也就放心了,不使他挂念不已。由此看来,孔子在接待宾客的时候是负责上摈的职责。本章是讲述孔子为国君接待宾客时的容貌。可以翻译为: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