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刘宝奇,今天来和大家聊一聊中华古代文化,三《礼》——《周礼》。
所谓三《礼》,是指流传下来的《周礼》《仪礼》与《礼记》三书。三《礼》中,《仪礼》在西汉时立为学官,《周礼》立于西汉末年。属古文经。而《礼记》在唐代才被立于学。在阮元刻《十三经》中,三《礼》的次序是《周礼》《仪礼》《礼记》。这大约是由于郑玄于三《礼》中特祟《周礼》,以之为三《礼》之首,而后古文学独搜胜场,遂相沿不改的缘故。现仍依阮刻《十三经》之序,依次介绍三《礼》的成书过程。
《周礼》,《汉书·艺文志》著录为“《周官经》六篇”。班固自注说:“王莽时,刘歆置博士。”荀悦《汉纪》说:“刘歌奏请《周官》六篇,列之于经,为《周礼》。”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说:“王莽时,刘故为国师,始建立《周官经》以为《周礼》。”可见此书原名《周官》,到刘歆时改称为《周礼》,并列为礼经。
《周礼》是怎样发现的?这在古代就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汉书·河间献王传》说《周礼》为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刘德所献的先秦古书。唐代陆德明赞同此说,并在《经典释文叙录》中说:“河间献王开献书之路,时有李氏上《周官》五篇,失《事官》《即《冬官》》一篇,乃购千金不得,取《考工记》以补之。”《隋书·经籍志》、杜佑《通典·礼篇》均同此说,并认为以《考工记》补人《周礼》者为河间献王。
唐代贾公彦《序周礼废兴》引马融《周官传》的说法,认为《周#礼是汉武帝时民间所献,其后便“复人于秘府,五家之儒莫得见焉”,到汉成帝时,才为刘故所著录,因缺《冬官》一篇,刘歆便以《考工记》补之。这两种说法影响最大,因《汉书》和马融所说是目前发现的讨论这个问题的最早资料,而马融又是刘教的三传弟子,故前人多深信不疑。其他的说法如《后汉书·儒林传》说《周礼》为孔安国所献孔子旧宅壁中的古书;孔颖达《礼记·礼器疏》说《周礼》的发现是在汉文帝时,《考工记》为当时的博士所作并补人《周礼》等,皆因根据不充分而信者不多。现当代学者一般认为前两种说法虽然有些小误,如《史记·封禅书》载汉武帝与公卿诸生议论封禅之事时,两次提到《周官》,这说明司马迁已见到过《周官》或见到过《周官》的某些片断,何至于如马融所说“五家之儒莫得见”。
除此之外,《汉书》、马融的说法墓本上还是可信的。《周礼》在秦始皇焚书之后便长期不知去向,大概在汉文帝时,便又出现了它的踪迹:“六国之君魏文侯最好古,孝文时得其乐人窦公,献其书,乃《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也。”《汉书·艺文志·乐家序》到汉武帝时,《周礼》被河间献王刘德找到,并被收人秘府《皇家藏书馆》,长期未得流传,到西汉末年刘故校理秘书时,将它列人所编的书目《七略》之中,并以《考工记》补《冬官》之缺,后来在王莽的支持下,《周礼》被奉为经典,立为官学,开始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