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如何尊崇周礼的

白癜风用醋起作用吗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707.html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从本章内容来看,国君非常喜爱孔子。经常赐给孔子食物,让孔子陪着吃饭,还亲自探望生病的孔子。但是,无论国君怎么宠信,礼节是不可缺少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孔子自己也没有恃宠而骄、得意忘形,依然按照礼仪一心一意地侍奉国君,认真对待每一个礼节,充分显示出对国君的“敬”。其中,陪国君吃饭更能显示出孔子的忠心。那时,吃饭前要先祭祀祖先和神灵。孔子在国君祭祀的时候,就先尝了尝饭菜。按照现在的礼仪,这是不礼貌的。客人要等主人一起吃才行。但是,那时却不一样。在国君吃饭前,自己先尝一尝,看看饭菜有没有毒、卫生不卫生、可口不可口,是表示自己对国君的忠心。礼仪的变化就是这么大。

本章串起来讲的意思是:国君赏赐的食品送到后,孔子一定恭恭敬敬地坐在家里正堂的座位上先尝一尝,然后分给家人吃。国君赏赐给自己生肉,孔子一定让家人先把肉煮熟了,由自己向祖先供奉后再分给大家吃。国君赏赐给自己活的牲口,孔子一定让家人小心饲养起来。陪同国君一起吃饭时,国君先进行饭前祭祀,孔子就先尝一尝饭菜,看看有没有问题。孔子病重,国君来探望他,孔子就头朝东躺在床上,把上朝的礼服盖在身上,把上朝的束腰大带搭在上面,迎接国君。国君派人来召见自己,孔子为了赶时间,不等车马备好,就先步行走了,让车马备好后去追赶自己。

结合前面几章,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无论对谁,都按照礼节规定对待。但是,孔子遵守礼节,是依赖孔子的自觉,是依赖孔子高尚的人格、深厚的修养。孔子信奉周礼,把周礼的规定作为自己行为的规范。假如孔子不遵守礼节,不按照周礼的规定行事,周礼这一制度就没有办法,缺少制约。比如,当时的三桓、家臣阳虎等人,就不遵守周礼,鲁国国君就没有办法。其他诸侯国也存在此类现象。这说明,以周礼为核心建立的整套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这一制度虽然可以让好人放开手脚做好事,但是,却无法阻止坏人做坏事,更无法保证掌权的人是好人。建立在依赖个人自觉基础上的制度是不科学的、不稳固的,很容易出现制度流于形式、潜规则盛行的情况。究其根源,就在于缺乏制约措施。一项制度的确立,必须考虑他律,必须建立在制约基础之上。鲁国国君、孔子等人都挺聪明,能不知道这一缺陷吗?知道归知道。无论谁掌权,都不愿意建立制约机制来约束自己。等到权力旁落了,想起来应该对权力有所制约了,但已经晚了。新掌权的人自然不会愿意来制约自己。一幕幕的故事就这样不停地重复上演着。始终没有人愿意把权力车轮推入新的轨道。鲁国没有做到,其他诸侯国也没有做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7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