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中国文化毁灭,在我们的印象之中,排在第一的当是焚书坑儒。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秦始皇前年,中国其实还有一场文化大毁灭,即周公毁掉了一个传承三千年的文化。更为离谱的是,对于周公毁灭文化的行为,孔子却还肯定赞同!
问题在于:秦始皇焚书坑儒,从而背负暴君之名,被一代又一代儒生鞭挞,但周公毁掉一个文化传统,乃至夹杂着毁掉无数商朝典籍时,为何却受到孔子赞扬,并且还成为儒家的圣人?
周公旦——文化毁灭者?周朝建立之后,周公提出“敬德保民”,制定礼乐制度,尚书记载“周公居摄三年,制礼作乐”,因此周朝是礼乐文明,《周礼》中对此有详细记载。到了东周之后,随着王室实力衰退,这一套制度维持不下去了,于是出现孔子眼里的“礼崩乐坏”。
周人以礼乐治国,那么商朝以什么治国?史书只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等寥寥数语,细节如何全然没有文献留下,更没有成套文献传下,但周公曾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甲骨文都有十多万片,商人典册必然不少,按理说应有商朝相关治国典册流传下来,然而现实却是基本没有流传,原因何在?结论不难得出,就是被周人毁了,周公毁旧立新!
但问题是:史书勾勒的周公形象,并非文明毁灭者,更像一位谦虚、仁爱、宽容的敦厚老者,既然如此,周公为何会毁掉商朝典册?现代考古与甲骨文研究,破解了其中的谜团,如此也就难怪儒家会把周公尊为“圣人”了。
遗忘的历史:残酷的人祭!商朝上下无不求神问卜,以得知吉凶祸福,甲骨文记录的主要是商王室的占卜记录。通过甲骨文解读,其中一种残酷的行为重新天日,这就是人祭(广义人祭包括人殉,本文是指狭义人祭)!
现代考古发现,大约在距今年前,开始出现零星的人祭,后来越来越常见,不过商朝初期并不太普及。尽管史书上没有记载,但考证可以看到,殷墟人祭现象极为普遍,各个阶层、行业都有,已经发展出一整套固定操作流程,到了骇人听闻、登峰造极的地步!
首先,商朝“人牲”数量
根据甲骨文记载,商朝祭祀方法至少数十种,其中多数需要提供“人牲”或“兽牲”。现代学者统计发现:仅在商王武丁时期,人祭卜辞条,祭用人,另外有条未记用人数。还有学者推算,仅仅甲骨文上记载的“人牲”总数,就不低于3万人(有学者认为超过10万人)。
现代考古发现,在殷墟王陵区,历代商王奉献的祭祀坑,目前探明的大约座,已经完成挖掘的座,每坑平均十名“人牲”。王陵区之外的各处祭祀坑,如今还未完全统计。
何俊谦的《殷墟墓地人口复原及殷墟都城人口规模的蠡测》一文指出:殷墟四期(帝乙、纣王时)时人口最多,但年均人口可能是7万多人,最多不会超过14万人。以此前推,武丁时期殷墟人口应该只会更少,但武丁用于“人牲”的数量却近万,何其恐怖?
当然,“人牲”未必是殷都之人,更多的应该是战俘、奴隶,但以“人牲”数量与殷墟人口相比,大致结论也足以让人不寒而栗。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发现的甲骨文,未必反映商王室全部人祭行为,而且商王室之外的“人牲”情况,也没有包括在内。因此,商朝迁殷之后的“人牲”总数,只能让人触目惊心。
需要注意的是,“人牲”未必都是战俘、奴隶,还可能是贵族。纣王时代的后岗圆形祭坑,里面有大量海贝(当时钱币)、还有青铜器,其中一件上记录纣王赐予海贝给予“戍嗣子”,因而“戍嗣子”铸鼎纪念。学者指出,后岗圆形祭坑里的“人牲”,应当是“戍嗣子”的一家78人,地点在“戍嗣子”家宅附近,或因得罪纣王而被作为人牲。
根据史书记载,姬昌之父季历被文丁囚杀,姬昌之子伯邑考似乎被蒸杀。那么,他们是不是也被用于人牲?
青年天才学者李硕在《翦商》中指出:商人认为,越是高等级的人牲,祭祀效果越好,因此商人经常捕捉异邦酋长或方伯,人牲而不仅仅只是普通战俘或奴隶。由此来看,季历、伯邑考极有可能是被用作人牲了。
其次,商朝“人牲”处置
对于“人牲”的处置,不是一杀了之,而是有多种手段,大概是不同祭礼采取不同的办法。透过甲骨文上的文字,我们可以管中窥豹。
比如,“卯”就是从上而下剖开人体,将之一分为二,然后挂起向神灵献祭;“俎”(zǔ)就是将人牲剁成肉酱,“烄”(jiāo)就是将人牲置于火上焚烧,“而”就是烹蒸人牲........除此之外,还有活埋、沉水、曝晒(做成肉脯)等等。
上述后岗圆形祭坑表明,坑内尸骨大都不全,尤其是儿童与婴儿“人牲”部分部位,更可能会被蒸煮,或被用于祭祀,或被祭祀之人食用。
李硕在《翦商》中指出:某些故意不直接杀死“人牲”的行为,可能是因为商人认为“人牲”叫声越惨越大,越会被上天听到,祭祀效果才越好,当然也让主祭者、围观者犹如观看角斗士一样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相比而言,史书上记载的炮烙之刑之类,全然都是小儿科。
正常来说,商朝人祭如此发达,必有相关介绍典籍,按照历史的惯性,这种仪式也会传承下来,或许未来会慢慢消亡,但事实上周代没有人祭,且周代史书上只字未提人祭,周人如何将这个传承三千年的文化遗忘?
原因很简单,传承三千年的人祭太过残忍,过于浪费劳动力,甚至连贵族都不敢保证不会沦为“人牲”,于是周公将之全部毁灭,严禁这种人祭行为,并删除一切文献记载,防止死灰复燃,然后制定礼乐制度,建立世俗的人文主义,这就是为何周代各种史书上几乎没有一丝人祭痕迹的原因所在!当然,在禁毁商朝人祭资料时,不免会将其他文献也摧毁了,但周公此举依然功大于过,让中国从此“敬鬼神而远之”,走上了世俗的“人”的世界。
对于这段尘封的往事,最先追索考证的大概是商人后裔孔子,他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说明他追索到了真相,但并未揭开,而是继续周公事业,比如他提出“仁人”、“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还批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最终提出了与商朝人祭截然相反的思想!
参考资料:史记、翦商、论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