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夬履,贞厉。五爻阳爻:履“礼”有所缺失,坚持这样下去危险。夬:[guài],分决;《说文解字》“夬,分决也”。贞:定、固;为“从一不变、固定”,义为“定于…状态不变、固守…状态”,详见《弄懂《易经》的“贞”字义,才能读懂《周易》自身的本义和内涵》。五爻是天位,天子之爻;爻辞讲的是天子在“履”卦中的行为处事。准确理解爻义的关键是“夬”作何解?“夬”是“玦”[jué]的初文,本义是古代一种环形而有缺口的佩玉。《庄子·外篇·田子方》“(儒者)缓佩玦者,事至而断。”;《史记·项羽纪》“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白虎通义》“君子能决断则佩玦;玦,环之不周也。”;《荀子·大略》“聘人以圭,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广韵》“玦:佩如环而有缺,逐臣待命於境,赐环则返,赐玦则绝;义取诀。”。(PS:《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肉:边缘器体、周围的边;好:穿孔、中间的孔。意思是:边为孔径的两倍是璧,孔径为边的两倍是瑗,边与孔径相等是环。三者相比较,孔径:玉璧<玉环<玉瑗。)由上可知:“夬”本义是“有缺口的环形佩玉”;因其有缺口,故其又有“缺”义;佩玦有遇事而决义,故又有“决”义;送人以玦有诀别义,故又有“诀”义。在古籍中“夬、决、诀、缺”是可互通的。“夬”除在此处出现外,还出现在夬卦,帛书中“夬”写作“缺”。我认为履卦中的“夬”应作其本义“有缺口的环形玉器”解。履卦全卦皆言“礼”。“礼”上事天、下事地,“礼”以顺天(《荀子·礼论》、《左传·文公十五年》);古代祭祀天地的礼器,最常见的,除了青铜器,便是玉器。龙形玉玦--商--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美石-玉是山川的精华,是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周礼》中将玉器“壁、琮、圭、璋、琥、璜”作为“六器”、“六瑞”;《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玉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是我国古代最隆重的礼器;是中国古代玉文化中最为核心的一种玉器。玉璧是礼玉六器之首,主要用来祭天、礼天(《玉篇》“璧,瑞玉圆以象天也”)。谷纹玉璧--战国--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玉璧也是身份的象征,是权力等级的标志;《周礼·考工记·玉人》“璧琮九寸,诸侯以享天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还璧归赵”的典故。礼天用的玉璧,象征着权力,是礼仪制度中最重要的礼器,古代贵族用此表现问候和敬意,是贵族的专用礼器。“九五:夬履,贞厉”:“夬”有缺口的圆形玉;“履”礼也,礼以顺天,璧圆像天,玉璧以礼天。故爻辞讲说:用有缺口的圆形玉礼天“夬履”,坚持这样下去,会有危险“贞厉”。“夬履”也有履“礼”不完整,有缺失之处的意思;如果履“礼”有缺失,而不改正,一直这样下去会有危险,这也是“夬履,贞厉”的内涵;如《诗经·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土之式”,天子履“礼”要成为天下效仿的榜样,若天子有失,则天下乱矣。《左传·哀公十六年》“礼失则昏,名失则愆。”;《左传·僖公十一年》“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国语·晋语·卫文公不礼重耳》“礼,国之纪也;国无纪不可以终。”;《荀子·大略》“所失微而其为乱大者,礼也。”综上,“九五:夬履,贞厉”讲的是:用有缺口的“夬”礼天,坚持这样下去危险;其内涵是,履“礼”要谨慎且完备,不能有所缺失、瑕疵,不然持续这样下去会有危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