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文史商宋文化商丘文化之根中澎湃

<编者按

经济是一个城市的骨骼,文化就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经济欠发达,城市就不够强壮;文化做不出来,城市就不够灵性。

如同一个人,腰缠万贯不见得受人敬重,囊中羞涩不见得不被尊重。腹有诗书气自华,当文化升华为一个人的涵养、气质与德行,即便生活困窘,他亦有令人仰止的节操、人格和气度。

文化能够让一个人魅力夺目。同样,文化能够让一个城市更为生动。

历史上有“怀柔”一词,出自《诗经·周颂·时迈》中的“怀柔百神”,意思是招来安抚。清王朝前期,为跟蒙、藏等边远民族修好,使用一种怀柔政策,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文化外交。有人曾形象地表示“怀柔”一词的意思,就是“拉进怀里揉碎它”。一个城市的征服力,有时候其深厚而博大的文化,无疑更彰显力量和智谋。

商丘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大市,如何借文化“怀柔”区域以外的人力、财力,使之有效成为商丘的城市拓展力,的确是一种富有挑战性亦不乏战略远瞻的尝试和探索。

在商丘,与商文化一样,宋文化也非单一文化符号,它主要是由宋微子之宋、宋襄公之宋和宋王朝之宋共同支撑起来的。宋微子之宋不仅是商丘宋文化之根,也是天下宋氏宗亲之根;宋襄公之宋不仅是庄子“宋之蒙”之宋、孔子“适宋”还乡之宋,也是仁义之宋;宋王朝之宋,不仅是大宋兴国之宋,也是成就范仲淹与应天书院之宋。

单单挖掘宋文化潜在的文化机遇,其精神召唤,不会逊色于“华商之都”给予天下华商情感及精神的认同、浸润和皈依。

微子开国立宋

宋微子,子姓,“微”是国号,“子”是爵位,名启,世称微子、微子启,汉代因避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殷商贵族,殷商王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吕氏春秋》称微子、微仲与纣王三人同母,其母在生微子和微仲时尚未为妃,微子、微仲是庶子。

殷商末年,商纣王无道,穷奢极欲,暴虐嗜杀,导致众叛亲离,国势日衰。孔子所言“殷之三仁”萁子、微子、比干屡屡劝谏,不被采纳。纣王却说:“我生有命,难道不是在天吗?这能把我怎么样呢?”微子估计纣王至死也不能清醒,打算一死了之,或离开纣王,自己无法决断,便去询问太师、少师。太师、少师说:“殷朝已经没有清明的政治,不能很好地治理四方。我们的祖先在上世贡献了才力,取得了成功,纣王在当今竟一味沉溺于酒宴之中,唯妇人之言是从,扰乱败坏汤王的德政。殷朝上下大大小小都热哀于草野盗窃、犯上作乱,而朝廷大臣也互相仿效,违法乱纪,使得人人有罪,自然他们的爵禄也就无法继续下去。朝廷既乱,百姓便各起于四方,互为仇敌,天下失去了协和的局面。现在,殷朝丧失国典,如同乘船渡河找不到渡口。殷朝的灭亡,指日可待了。现在,即使自己死了,国家还得不到治理,那就不如远走他乡。”于是,微子出走他乡。

周武王姬发灭商,为保家族荣誉和一方百姓平安,微子持商王室宗庙礼器,袒露上身,双手捆缚背后,跪地膝进,向武王请罪。武王将他释放,宣布恢复他原有爵位,以示宽厚为怀。

后纣王的儿子武庚一直梦想恢复商朝的统治,等周武王一死,周成王继位,因成王年少,就由武王弟周公旦掌管政事,武庚乘机和管叔、蔡叔串通起来,起兵反叛。周公旦将其平定,周公平息了叛乱之后,见微子启忠心顺从周朝,就把商朝旧都商丘一带封给他建立宋国,让他管理商族遗民,国号为宋,爵位为公,准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

微子原本就仁义贤能,勤政爱民,殷的百姓十分拥戴他。微子寿终后,宋国建有微子祠。

微子祠位于今商丘市睢阳区西南部十二公里的路河乡青岗寺村。宋氏宗祠源出商殷王朝的大庙。宋国之后,其祠庙在都城之外的皇林中,以沿袭商殷祭祀的各项制度。唐代文人贾至来到宋州居官,在他的《微子庙碑颂》中写道:“皇帝(唐玄宗)二十有一载,予作吏于宋,思其先圣遗事,求于故老与人,则得君庙存焉。盛衰纷纶,年纪超忽,乔木老矣,灵异俨然……”明代倪岳《重修微子庙碑》云:“旧归德儒学东偏,故有祠一所,自宋、元以来,祀殷上公微子,岁久祠坏,祀亦废缺。盖自赵宋,以王业所基建诸墓侧,后徙城内西南隅。国朝景泰间,知州席贵移植学东,后圯于水。天顺间知州蒋魁重建于学内之东偏,即今祠所在……”

据族谱记载:微子墓周有古柏四株,墓前有石碑与石器,碑前有拜殿三楹,内设牌位和祭器。拜殿东有微子庙,大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前有庙门三间,殿内有微子塑像与三十二公的牌位,并有全套祭奠设备。四周有高大的围墙与宽敞的庭院。庙东侧是寺院,其僧人是管理庙院和负责祭祀微子的事宜,并有庙田八十余亩。宋、元以后祠庙迁移至城中,明嘉靖六年,提学副使肖鸣凤,改祠庙于今城西北隅。清康熙二十年,知府胡国佐重修,有记,石碑尚存,祠庙毁于20世纪50年代初。原有“殷微子墓”古碑一通,碑高2·23米,宽0·88米,厚0·18米,横额“仁参箕比。”为汉丞相匡衡所立,汉代著名书法家南昌尉梅福篆写书丹,碑阴有小字,难以辨认,此碑后被移走。康熙皇帝御赐祠联一副:官箴三命凛家学一经传。

《史记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记载,其后代里,最有名的人物之一是孔子,孔子祖上为宋国王族。其二是墨家创始人墨子;墨子,子姓墨氏名翟。《姓氏寻源》说墨氏出于宋微子,为宋微子后裔,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

由此,商丘坐实天下宋氏、墨氏两大宗亲之根,非无稽之谈。年11月,印尼华侨、慈善家、印尼家和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良浩来商丘寻根竭祖,首次捐资万元人民币重建微子祠。

年3月30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及其夫人陈万水一行来到商丘市睢阳区西南12公里的青岗寺村微子祠,祭拜宋国第一代国君宋氏的始祖微子。宋楚瑜先生表示,他此次拜祖,算是认祖归宗而来,是一次寻根之旅。

宋襄公仁义之师

一座城浮出历史的水面,这是人为的邂逅,也是城本身愈垢埋愈闪光的魅力使然。这一座城叫宋国故城,远渡重洋来跟这座城邂逅让其重现天日的这个人,叫张光直。今商丘宋国故城遗址在归德古城沿东城墙向南、沿北城墙向西推进的位置,面积约10.2平方公里,比现在的古城要大上10倍之多。

这座故城起初是宋微子的封国之都,是当时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此后传到了宋襄公,经济和国力的强大,让宋国成为中国古代春秋五霸之一,成为周代历史上一个雄霸中原的诸侯强国。

宋国故城很大部分是宋襄公“五霸”时期的建筑遗存。当时的宋国和东边齐国、南边楚国、西边郑国抗衡,都城成为了这一时期全国城墙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当初规定只有周天子城能“城方九里”,其他诸侯王公按“王公城七里,侯伯五里,子男三里”的规格逐级递减。显然宋国都城明显过于奢华,有文字记载的就有公宫、朝宫、沃宫、少寝、东宫等,宫城之外还有武宫,检阅部队之所。

宋国故城有外郭和内城,内城是王室贵族居住区。外郭即外城墙,外城内有许多工业作坊,外城以“里”为单位,里内设有里长。宋国城墙以高大坚固著称,强楚多次攻城不下。一次攻城9个月不下,楚让公输盘制造云梯攻城,被墨子击败。这一历史大事件便是很上座的由刘德华主演的电影《墨攻》的原始素材了。

宋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个著名的诸侯大国,很多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仪都发源于此。孔子一直将宋国看成他的“祖先之国”“梦回之地”,一生多次还乡,是为祭祖,也是为学殷礼。孔子的“仁爱”思想,很大一部分就是殷礼、周礼的一脉传承。

宋国是仁义之邦,这是传统使然。这传统源于“三商”时的厚德与诚信,源于宋微子时的仁厚贤能,也源于宋襄公的仁义为怀。

宋微子之后,宋襄公是将宋国发展到极致的一个国君。或许是后人的嘲讽先入为主,他被定性为一个“志大才疏”之人。那么,宋襄公是不是一个和曹操一样,在历史的白眼和口水里一再挣扎却难正名的人物呢?

宋襄公是宋国的第十九代君主,因护送齐桓公的长子姜昭齐孝公继齐国国君位,受到其他国君的称赞。此后,宋襄公萌发了称霸雄心,于公元前年向楚成王、齐孝公发出邀请,在宋国的盂(今河南睢县)召开诸侯会盟。后因轻车简从赴会,以争取与会诸侯的信任,结果在会场上遭到楚成王的突袭被擒。

宋襄公回国后,不甘受楚之辱,于公元前年夏,联合卫国、许国、滕国三国进攻附楚的郑国。两军进抵泓水时,宋军已占据有利之地,在泓水北岸列阵待敌。当楚军开始渡河时,右司马公孙固向宋襄公建议“彼众我寡,可半渡而击”,宋襄公拒不同意,说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楚军渡河后开始列阵时,公孙固又请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混乱、立足未稳之际发起进攻,宋襄公又不允许“不鼓不成列”。直待楚军列阵完毕后方下令进攻。由于楚军实力强大,经激战后,宋军大败。宋襄公亲军全部被歼,宋襄公的大腿也受了重伤。公元前年5月,宋襄公伤重而死。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历来是备受中国人崇尚的传统美德。如果说宋襄公蠢,他实在蠢得仁至义尽。

作者简介

班琳丽,笔名班若,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两部,诗集两部,中短篇小说集一部。作品发表在《文艺报》《中国作家》《北京文学》《诗选刊》《星星》《绿风》等刊物。《一腔白菜》获《中国作家》文学奖;《小日子》获第一届浩然文学奖等。现居商丘。完

文章作者:班琳丽

总策划:张凤玲

统筹:周小琦

原标题:《商丘文史|商宋文化:商丘文化之根(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3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