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ldquo三从四德rdquo

每天5分钟

获得1个国学知识

第二十三期: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对女性的道德要求,开始时是作为贵族妇女的日常仪德而制定的,后来经过儒家的提倡,成为全社会所遵奉的“妇道”。

那么,三从四德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三从”

出自《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三从”与后来习称的“三从四德”之中的含义并不一致。

“三从”原本指的是贵族妇女为亲属服丧的仪制,“从”的意思是在仪制上的依从,而不是权力关系上的服从。

后来,“三从”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

三从与汉代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是相互对应的,“从”字含义广泛,在这里有着听从、跟从、顺从的意思。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女子三从这里实际上就是从父、从夫。

“四德”

出自《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据郑玄的注释,“妇德”指贞顺,“妇言”指辞令,“妇容”指修饰,“妇功”指纺织,这是王妃所应当学习的四种“妇道”。

东汉才女班昭作《女诫》,将其称为“女人之大德”,这也就是“四德”所蕴含的具体内容:

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已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

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

专心纺绩,不好嬉笑,洁斋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

“三从”是古代男尊女卑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其要求女子无条件地服从男子;而“四德”也是古代社会女子无权涉足公领域而形成的一种狭隘的道德要求。

“三从四德”对妇女所做的要求体现出明显的男权色彩,是与当时社会相匹配的一种主流价值观,有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尤其是“三从”,抹杀女性独立人格,剥夺女性自尊,与现代法治社会不兼容。

年教育部印发《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若干规定》,其中规定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三从四德”等封建糟粕。

对此,你怎么看呢?

●中国的「五行」,你真的了解吗?●中国古代君子的六门必修课●「百家争鸣」真的有一百家吗?●古时候的“三教九流”是怎么划分的?●《易经》和《周易》是一回事吗?●揭秘「周」与「易」的含义●《十翼》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孔子?●《尚书》如何逃过焚书坑儒的一劫?●《诗经》里的「十五国」,如今都在哪?●《诗经》的“四始六义”分别指什么?●孔子真的删掉了《诗经》90%的内容吗?●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中华文化核心来源于这五部经典●孔门十哲:孔子的十大弟子都是谁?●三纲、五常、五伦、四维、八德●古人「高考」主要考什么?●“九流十家”,是哪九流、哪十家?●《二十四史》:以史为鉴,阅尽人间兴衰!●电视剧都错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应该这么断句!●“三皇五帝”里有没有女娲?是现实还是神话?

本文由学国学网整理、撰写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侵权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