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经
今日诵读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今日串读6.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0.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内容讲解《论语·泰伯》之十一
--周竹青老师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泰伯篇》的第十一章,先恭诵一遍原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这一章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有像周公那样的美才,假使他既骄傲又吝啬,其余的才能也就不值得看了。”程子说“此章甚言骄吝之不可也”,也就是说,夫子在这里特别强调骄吝万万不可以有啊。我们试着一起来探求一下夫子为什么这样说。先来看“周公之才之美”。周公是谁呢?《注疏》上说:“周公,周公旦也,大圣之人也,才美兼备。”周公是孔老夫子最崇敬的圣王,才美兼备。周公的父亲是周文王,他的哥哥是周武王,他的侄子是周成王,他的儿子是伯禽,是鲁国国君。周公制定了周礼,孔子就是继承他的那一套礼法制度,加以总结、改进,才有了后来儒家的这两千多年的礼乐文化,由此可见周公的才能和地位之高。再来看“骄且吝”。张居正讲解说:骄是“以人皆不能,而夸己独能”的意思;吝是“但欲己有是能,而不欲人之皆能”的意思。简单说,骄就是骄傲,我高你低,我有你没有,我对你错,我行你不行;吝就是吝啬、悭吝,不仅仅是财物,包括才能,自以为有一点本事,生怕被别人学去了,藏着、掖着,你问他,他是绝不会教你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在学问上“藏私”。陈祥道曰:“才之美者,莫过于周公;行之丑者,莫甚于骄吝。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犹不足观,又况才美下此者乎?”有周公那样的才能,如果骄吝,都不足以看,更何况比周公差很远的我们普通人呢?所以蕅益大师也说:“无周公之才美而骄吝者,岂不愧死?”那为什么夫子把骄吝看成是德行之中最严重的漏洞呢?因为骄吝会使功德未生不生,已生退失。骄吝很难让人有更高的智慧,不仅如此,已有的功德也会退失。其实,骄吝之人不会有真正的智慧。因为器量小,格局限制,得少为足,取得一点成就就沾沾自喜,多一点就盛不了了,那能有多大成就呢?而且,骄吝之人已有功德漏得也快。一个人一旦居功自傲,就前功尽弃、无功,还招人讨厌,甚至惹来祸患。我们常说,骄兵必败,恃才傲物之人必栽跟头。三国时的杨修,可谓聪明过人、才华横溢,本来应该大有所为,可是“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最后却遭来杀身之祸。因为人人都讨厌在自己面前骄傲的人,知道了这个道理,谁还敢在人前傲慢呢?所以,一定要深深地警醒自己,骄是凶德,对我们有很大的伤害!反过来,谦是吉卦。不骄不吝,有谦德之人就比较吉祥。因为谁都喜欢谦恭有礼的人,喜欢乐于分享、不“藏私”的人。周公制礼作乐,保持年周朝兴盛不衰,有这样通天功德的人,还“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洗个头、吃个饭都能多次被打断,可见周公是多么重视别人的意见,多么代人着想,所以才会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但是,我们凡夫又特别容易犯这骄吝习气,还不易觉察。有时候别人帮你指出来还固执己见、不接受。所谓“我慢高山,法水不入”。学一点,有一点成绩就容易飘飘然,心就会不知不觉昂起来,就开始嘚瑟了,看别人甚至有俯视的感觉。就像幼儿园小朋友一样,上了几天幼儿园,回家就会说,“我老师说的,要怎样怎样……”我们可能会觉得小朋友这样很好笑,可是我们在圣贤眼里又何其不是这样呢?做父母的,比孩子多长几年,就常常居高临下说教;当老师的,往往觉得自己比学生懂得多,就批评指责讲道理。老师过去喊先生,“先生,先生”,不过比学生先出生而已,谁说学生一定不如老师呢?所以,每次意识到自己站在讲台上煞有介事地讲着一些自己都没做到的大道理,就特别汗颜。学习了点传统文化,就俨然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俯视他人。这是我们每一位学人必须自我警惕的事情。跟家人的相处尤其容易骄慢而不自知。有一天我先生觉得我整天很忙的样子,有点不满,说:“一天到晚学习学习,要考博士啊?”我一听就有点不高兴,开始怼他自己不爱学习还说别人。他突然就暴跳如雷,说:“说你几句都说不得,就是没人说你把你惯成这个样子。”然后还摔门而去。当时我的想法是:你才是没人说你惯的,家中父母姐妹从小到大什么都弄现成的,有时候还凶他们。事后想想,他这么生气,其实自己的言语神情里已经流露出对他的不屑和不满。前面第四章学到的“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我一个也没做好,还觉得是对方的错。李炳南先生说:“不学传统文化还好,学了之后眼睛长在头顶上。”说的大概就是我吧。那么,怎么克服骄吝呢?一、扩大容量,拓宽格局。志短器小就难容。骄吝因为器小,器小就容易满溢。所以要有高远的目标,要不断扩大自己的心胸格局:我增长才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这就需要“就有道而正焉”,靠近高量的师长、圣贤师友环境。比如,夫子就是一位最谦恭好学不骄不吝的典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连孩童他都要虚心请教,并且终身学习,乃至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同时,他还“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夫子一生谦恭好学,不放过每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二、知恩、念恩、报恩。万善根本从师出,所有的成功都是因为众缘和合,是很多人的付出共同成就的,我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父母的恩德、师长的教诲、同行的陪伴。比如,现在的我有幸跟着兰若预备讲师群学习,完全不是因为自己做得有多好,而是师长的殷殷教诲慢慢把我引上这条路,当然更离不开父母赐给我生命并辛苦养育,然后各位新老讲师不离不弃地陪伴、鼓励,那么多人在背后默默地付出,离开其中一个因缘,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我。三、但念无常。所有这些外在的财富、名利、地位、知识、容貌通通都是变化无常的,不是永恒不变永远拥有的,是不坚实不可靠的,一百年以后,你我都不在,什么也带不走,所以也就不足以骄、不应该吝。更何况,骄吝之人,他的才也高不到哪里去。四、保持觉知,向内观察。别人做得好,是我效学的榜样;别人做得不好,是一面镜子。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一旦我们看自己的缺点、看自己的内心,越看越多、越看越深,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会忙于对自己相续的观察、探索,会发现内心真是千变万化,每一天、每一个小时都会有不同的显现。在这个显现中,我们怎样用所学的经典引导自心,校准自心。当我们想要改变我们内心的一个缺失的时候,我们就会一直在寻找谁在那一点做得好?做得好,我要赶快学他是怎样改的。所以一旦我们把目光锁定改变自己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好像很多顺缘都会出现,因为你会发现这个人也在教我、那个人也在教我,这个人也比我强、那个人也比我强……,每个人都有比我强的点,那么我在大众中,还怎样傲慢呢?我还怎么看人家都是妖魔鬼怪呢?自己心里的妖魔鬼怪都已经降伏不完了。我们之所以老是拿照妖镜照别人,是因为骄慢比较容易,看自己问题、改自己比较辛苦,可是生命如果不做这样的学习和突破,我们就一直在这样的限制中跳脱不出来,永远没办法破茧成蝶。骄和吝是我们凡夫不用努力的习性,如果我们不亲近圣贤,不学习经典,不靠近师长,不费一些力气,是不可能轻松突破的,我们在旧习惯的轨道上加速度跑太久了,换轨道不下番功夫,不靠师长友伴的力量是很困难的,愿你我在效学圣贤、改善生命的这条路上把臂同行。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谢谢大家!(注: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频稍有出入)背书方法遇见兰若兰若文化传持经典,承礼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