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周易里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这句话,出自《易·否卦·九五爻辞》,完整的原文是“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其《象传》释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要全面、正确理解这句话,我们要从释字开始,再从象、数、理上全面把握。

一、释字(词)

《说文》:“苞,草也,南阳以为粗履”。“苞”的本义是指能编织草鞋和席子的一种柔韧的草。

《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也”。这几句诗的意思就是:整整齐齐码放的木材,伐自幽深的终南山上。(其中),竹子是那样的柔韧。松树是那样的粗壮。这里的“苞”就是强调竹材的柔韧性。

《说文》:“桑,蚕所食叶木”。采桑叶以养蚕,故“桑”从“木”从多“又”。“又”在造字中指手。会意字,为众手采木上之叶。

“桑”是一种木质坚韧的树。《诗·幽风·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桑是古代制作弓和车辕的木材。《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取榦之道,柘为上,檿桑次之”。

苞桑

泛指柔韧性极强的植物。能够承受极重的压力,易弯而不易折断。《诗经·唐风·鸨羽》:“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

二、释数

《否卦》是消息卦,阳消阴息,阴阳达到平衡,天时在秋分,五行属金,其数为9,为仲秋之卦。仲秋之时,天地否闭,天气肃杀,万物收敛,草木凋零,故《否卦·象辞》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天地不交,则万物成熟而固化,事业成就而达顶盛,故其道收敛以贞守也。

三、释象

《否卦》九五在乾体,“乾为健”;《否卦》九五在巽体,“巽为木”。九五刚健而依木,自强不息而依木小憩,故曰“休”。“休”者,劳逸相结合也。“乾为健”,代表“劳”;“巽为木”,依木代表“逸”。时劳则劳、时逸则逸,劳而不疲、逸而无荒,劳逸结合,劳逸相得,是谓“休”也。

“否”与九五,指天下大治、礼乐整肃、尊卑贵贱、各安其位、各守其分、无错无杂、无相乱矣。“休否”就是指天下大治,于民休息的一种状态。

九五刚而中正,居尊位,故曰“大人”。九五休休,中正当位,故而“吉”,《象传》亦因而释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九五虽中正当位,但九四、六三却均不当位。四位是近君之臣位,其性柔而顺,而九四则刚居柔位,失顺从之德。三位是武人之位,“或从王事”,奉王命而行征伐之事,其性要刚武果敢,而六三则柔居刚位,失刚果之德。九五与九四、六三组成巽体,“巽为进退”,这里换言曰“摇晃”,指上下悠荡。九四与六三皆九五君王肱股之臣,文臣不文,武臣不武,皆不当位,故九五与九四、六三组合在一起不稳固,有忧患,故曰“其亡其亡”。

六三在坤体,“坤为地为母”,“万物皆致养焉”,故言乎“包”;又六三为巽体主爻,“巽为木”,泛指草木,故言乎“艹”。从艹从包,故六三为“苞”。《否卦》九四为艮体主爻,“艮为手”。又九四在巽体,“巽为木”,有手采于木上,为“桑”字形象,故九四为“桑”。桑是木本植物,苞是草木植物,桑与苞虽都是柔韧性植物,但草柔木刚。九四刚居柔位,本应柔如苞茅,却刚如桑木;六三柔居刚位,本应刚如桑木,却柔如苞茅,这也反映了九四与六三的不当位。臣不当位,君之忧也。九五也在巽体,“巽为绳直”,故曰“系”。九五在九四与六三之上,而九四为桑、六三为苞,故曰“系于苞桑”。“苞桑”皆为柔韧性极强的植物,九五“系于苞桑”,而苞与桑均不当位,这样就会上下晃荡而不稳固,随时都有失足跌落的可能,故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意思就是九五象系在柔软的苞桑上一样上下摇晃,太惊险了,小心掉下来啊小心掉下来,掉下来就会失去原来的中正之位了。

四、义理

“休否”象征着天下大治、礼乐整肃,尊卑有等,贵贱有分,社会达到顶盛时期。然而,日中则昃,月盈则亏,社会发展到顶盛时期,就达到了“否”的状态,要继续发展已经很难了,社会会很容易地走上下坡路。所以要维持这种极盛的社会状态,统治者必须要有居安思危的危机感,时刻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所谓生于忧患、亡于安乐。这就要求统治者要有“系于苞桑”上的警惕心里,只有时刻小心,才能避免掉下去。“苞桑”柔韧,虽不会折断,却容易掉下去。“系于苞桑”,比喻统治者只有居安思危而不自安,国家才能因此而长治久安。

许多大家释“苞桑”为“比喻牢固的根基”,谬也。孔颖达疏:“苞,本也,凡物系于桑之苞本,则牢固也”。这种解释从根本上就错了。“苞桑”因其柔韧,所以不稳固;因其不稳固,才产生戒惧谨慎之心。才能“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才不会出问题。李贤注:“言圣人居天位,不可以安,常自危惧,乃是系于苞桑也”。这最为贴切。“系于苞桑”,后专指帝王能思危而不自安,国家因此而能长久。宋·黄庭坚《书磨崖碑后》诗:“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三国演义》:第十三回:“人君当守‘苞桑’戒,太阿谁执全纲纪”。《诗经·唐风·蟋蟀》描写的也是这种居安思危,乐不忘忧的思想。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周易·系辞传·下》)

西周初期,统治者厉精图治,如系苞桑,周公辅成王,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餔,犹恐失天下良土,最终天下归心,奠定了周人八百年基业。取天下难,守天下更难。守成不乱,这也是“否”的一种表现形式。

(文章为子夏故坛原创,插图来自百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