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夜市是怎样的从东京梦华录论及北

中科白癜风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在今天,逛夜市、品美食是许多人夏季夜里首选的活动,这不是现代中国人异想天开的发明,而是源自唐朝中晚期,兴盛于一千年前那个富有的朝代——北宋。

“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这是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对于东京著名的夜市——州桥夜市的描写。

在这个当时可以领先世界的城市中,有著名的州桥夜市、朱雀门夜市和马行街夜市。除都城东京开封府(汴京)外,北宋时期夜市遍布于全国各地。

在印象里,强汉盛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但要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非宋代莫属。而夜市,也正是北宋时期经济文化繁荣的一个直观表现。

接下来,从著名的《东京梦华录》开始,以北宋时期东京的夜市为切入点,来共同感受这一华丽的时代。

一、夜市的产生:城市的繁荣与政府的杰作

在《东京梦华录》中,对于北宋时期东京夜市的描写是生动而令人神往的。在北宋时期之所以能够出现这样繁荣的夜市有赖于城市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

1.城市的繁荣

“城,以盛民也。市,买卖之所也。”这是《说文解字》对于“城市”概念的解读,可以看出,与印象中的含义并不一致。

在现代意义上,城市是一个行政单位,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与否的标志。

然而,自周秦迄唐代,城市最主要的功能是政治功能和军事功能,只有县级以上才可以由官府批准设市,并且“市”与城内其他的功能区也是有严格界限的,这就是著名的“坊市制”。

以最为著名的坊市制都城——唐都长安为例。在这座城市中,非商业区被称为坊,坊有自己的围墙和门,必须根据官府的要求定时开关。

这也就意味着,坊门关闭的状态下,这座城池内的人员流动也就停止了。而没有人员流动,怎么会有逛夜市的机会呢?

所以在严格实行坊市制且宵禁的长安是不能产生夜市的。中唐以后,随着坊市制和宵禁制度的松弛,夜市,这一经济形态才在夹缝中逐渐萌芽。

到了北宋时期,坊市制终于成为过去,这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造就了夜市的产生。

2.政府对夜市的支持政策

北宋开国时,夜市已经以“非正式”的形态在民间存在已久,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起来,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扶持。

其一是宵禁政策的减轻。在北宋刚刚立国的时候,还是有时间较长的宵禁的。但这一情况并不持久,宋太祖乾德三年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这就大大地缩短了宵禁的时间,为夜市的产生提供了最基本的两个因素。一个是合法的经营时间,另一个是可以自由流动的客源,这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其二是公办活动对于夜市经济的支持。政府会在大型节庆之时举办大型的公共文化活动,这将极为有利于夜市的繁荣和发展,例如元宵灯市或者花市等。

每当这样的大型活动举办,政府都会出资。北宋的京城和地方政府会支持这样的文娱活动,主要是因为它可以作为重要的抚民的手段。

其三,政府对夜市经营的管理。政府对夜市的管理有多种形式,主要包括官办商业和以税代管这两个方面。

前者主要包括酒业和房屋的租赁,有利于促进夜市经济的繁荣。后者则以税收作为获利依据,有效地给予了夜市经济极大的自由。

最后,还有政府为夜市经济提供了安全保障——防火与防盗。为了社会治安的稳定,北宋的城门实行启闭、过往制度,对来往的行人盘查非常严格。

各地区大同小异地设立了巡逻制、巡检制等维护治安方式。在都城汴京(东京),巡检是管理治安的专门机构,他们轮班巡视,维护着城市治安,人员聚集的夜市自是重中之重。除此之外,管服还有专门的防火、救火机构,以备不时之需。

二、夜市中交易的商品及其消费群体

1.夜市中的商品

“当街水饭、爊肉、干脯。王楼前獾儿、野狐、肉脯、鸡。……”这是《东京梦华录》对于京城州桥夜市商品的描写,我们就此可以认为,其他地区的夜市,其商品品类也如前者一般丰富。

在这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商品种类包含很多肉类,如“肉脯、鸡”等。这些肉食在经济欠发达时期都是贵族富户才可以享用的。

但是通过《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可以发现,这类食物在北宋东京的夜市中是比较常见的,这就意味着这一时期此类食物是平民百姓可以自主消费的商品。

在我国古代,尤其是上古时期,对于牲畜的食用,区分不同群体曾经作出过严格的规定,《周礼》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周礼》有记载,“天子食太牢……大夫食豕”。这里明确记载了这些牲畜的祭祀用途。同时,能够有资格食用这一类食品的人也多是贵族。

然而在北宋时期,这一情况发生了颠覆性改变。肉类食品的商品化说明,这一时期物质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人民的幸福指数普遍升高。

2.消费群体

对于夜市的消费群体,史籍上没有直接的记载,我们只能根据《东京梦华录》和前辈学者的研究加以推断。

在《东京梦华录》中,曾出现“各十五文”这样的描述,那是什么商品十五文呢?是家禽的内脏,这些比较廉价的食材。

再看夜市中其他的商品和买卖,无论是价贵的酒类,还有勾栏瓦舍的消费,都不是“十五文”之类。

因此,夜市的消费群体,绝不是最为普通的百姓,而是官僚贵族和富户。当然,这里不是说普通百姓没有机会去夜市,只是他们并非主要的消费群体。

三、夜市中交易的载体:金属货币与交子

钩沉史籍,我们的先人从最初的以物易物,到后来战国时期各国不同的货币,再到汉武帝时铸五铢钱,货币的这一交易的一般等价物逐渐成熟。

那么在宋代的夜市中,人们用什么样的货币来进行交易呢?

1.金属货币

在北宋时期夜市的交易中,金属货币是主要的角色。这里的金属货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铁币,一种是铜币。二者之中,铜币的使用范围和强度更加广泛。

从秦半两,到汉五铢,铜钱在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中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汉唐以降,政府出于社会稳定的需要,对于铸币有严格的政策。

但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需要,以及贵族富商群体的贮藏和陪葬品需要,铜币紧张的现象屡有发生。于是铁币产生。

但是,铁币的出现并不能有效解决“钱荒”的这一问题,因为铁币携带起来实在不便。并且钱荒的问题并没有解决。

《东京梦华录》载:“都市钱陌,官用七十七,街市通用七十五……”这里的钱即是钱币,尤为短缺。于是,另一种货币应运而生。

2.交子

交子是世界上有史可查的最早的纸币,诞生于北宋年间的四川地区。交子的产生也不是一位天才的奇思妙想,它脱胎于唐代的飞钱。

最初,交子是由四川地区的富商大户们经管的。后来,因为“富民赀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不息”,被政府接管。

于是,北宋的官僚机构中多了“交子务”这样一个部门,专门负责交子的制作与管理。

四、夜市的社会意义

提到夜市,人们总是想到商品交易,但北宋时期的夜市,其文化功能和社会意义也不能被忽视。在夜市中,酒楼、茶坊都兼有文娱演出的功能。

“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除歌唱外,还有吹箫、锣板、散耍等表演。

除这类艺术表演外,还可以到瓦肆勾栏看伎艺表演。相比前者,这是一种具有综合性质的大型游艺场所。可以说,夜市带给宋朝人的不仅仅是经济红利,还有文化红利。

在宋代之前,中国人是很少有入夜以后的文娱生活的,甚至每日只进两餐。宋朝以后,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加之夜市的兴起,人们的活动时间逐渐延长,两餐制逐渐改为三餐制。

夜市勾栏瓦舍的艺术表演,文人之间的比试与切磋,大大推动了文化艺术的进步。其中,宋词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以词填曲,长短为句,为元曲和明清的小说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结语:

政府的支持和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宋代夜市的繁荣,虽然夜市仅是宋代经济生活的一个缩影,但是它的出现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稳定的标志。

政府在夜市的发展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对夜市的经营管理是其能够长期发展下去的必要保障。

有宋一代,夜市逐渐成长发展,它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与文化习俗两个方面。这个朝代总是给人积贫积弱的错觉,但是它的经济体量非常庞大。文化上,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参考文献:

1.《东京梦华录》

2.《续资治通鉴长编》

3.《宋史》

4.《邵氏闻见录》

5.《说文解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