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的饮食主要可以分为食饮膳羞四大类。据《周礼·天官》记载,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瓮”。上文已梳理《周礼》膳夫职文关于王的饮食品类记载。
国君每天都吃什么,怎么吃?膳夫职文亦有记录:
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膳夫授祭,品尝食,王乃食。卒食,以乐彻于造。
举,郑玄说:“杀牲盛馔曰举。”天子每日吃少牢,朔望日吃太牢,皆每日杀牲,一日三顿,即朝食、日中之食、夕食,就是早饭、午饭、晚饭。日一举,就是每天做一顿饭,朝食最重要,日中之食和夕食吃朝食之余,天子与王后同食。一日三餐包括多少道菜品,如何盛放,又如何进食?详见下文。
/鼎十有二/“王日一举,鼎十有二”,鼎是盛放牲肉的器皿。牲肉在镬中烹煮,煮熟之后升于鼎,调和滋味。食用的时候,从鼎里取出牲肉,载于俎,也就是下文说的“物皆有俎”。盛牲肉的牢鼎九、陪鼎三。牢鼎又名正鼎,《左传》《三礼》记载行礼时用鼎的数量,因为爵位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就正鼎来说,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但是到了后来,礼崩乐坏,各国诸侯多有僭越之数,我们今天出土墓葬的用鼎之数,多有僭越。例如曾侯乙墓共出土九件铜升鼎,搭配八件铜簋(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以九鼎八簋的规格象征国君的身份。
牢鼎九
陪鼎三
鼎十有二分为牢鼎九、陪鼎三。牢鼎包括牛一、羊二、豕三(牛、羊、猪三牲叫作太牢,二牲为少牢,一牲为特牲)、干鱼四、腊五、牛羊之肠胃六、肤(切熟肉)七、鲜鱼八、鲜腊九;盛庶羞之陪鼎三,即膷(牛肉羹)一、臐(羊肉羹)一、膮(猪肉羹)一。
/物皆有俎/俎就是盛放牲肉的器物(带脚的青铜或漆木小案板),和“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砧板是有区别的。郑玄说:“物谓牢鼎之实,亦九俎。”凡牲肉,煮于镬,盛于鼎,载于俎。
/以乐侑食/侑,劝也。周代贵族用餐时,击钟为号,列鼎而食。后世常以“钟鸣鼎食之家”形容生活极为奢华。膳夫职文就记载“以乐侑食”,“卒食,以乐彻于造”,郑司农云:“造,谓食之故所居处也。已食,彻置故处。”造,通“竃”,今之厨房。不仅在吃饭的时候奏乐助兴,王吃完饭后,膳夫亦在音乐伴奏声中命人将食器也就是鼎俎之类撤回厨房。
湖北省博物馆藏战国晚期九连墩一号墓编钟
/膳夫授祭,品尝食/祭,食前之祭。郑玄说:“礼,饮食必祭,示有所先。品者,每物皆尝之,道尊者也。”《论语·乡党》:“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侍食于君,君祭,先饭。”皇侃疏云:“祭谓食之先也。夫礼食必先取食种种,出片子置俎豆边,名为祭。祭者,报昔初造此食者也。”意思是说在吃饭之前,先把每一种食物取一点点放在俎豆旁,进行祭祀,为了向过去一开始创造这些食物的先人表达感恩。现在一些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这种礼节。根据《周礼》记载,在王饮食之前,膳夫负责把切取用来祭的食物授予王。
此外,膳夫还要先为王品尝食物,王再吃。
在日常情况下,“王日一举”,但是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时,王的日常饮食会有所变化。膳夫职文记载:
王齐日三举。
大丧则不举,大荒则不举,大札则不举,天地有灾则不举,邦有大故则不举。
王斋戒时,每天三餐都杀牲,《论语·乡党》所谓“斋必变食”者。刑昺疏:“‘斋必变食’者,谓将欲接事鬼神,宜自絜净,故改其常馔也。”斋戒是为了举行祭祀,因为将要举行祭祀,接事鬼神,所以在斋戒时期的饮食要讲究洁净,区别于正常情况的饮食,每天三餐都杀牲。
在遭遇特殊情况时,王的饮食不杀牲。一是有大丧事,二是遇到大荒灾(就是遇到凶年,收成不好,闹灾荒),三是大札(疫疠,即闹瘟疫,尤其指急性传染病),四是天地有灾(指的是日食、月食、地震等自然灾害),五是邦有大故(指的是寇戎之事,也就是国家出现军事动乱的情况),在遭遇这五种特殊情况下,国君的饮食要俭省,不杀牲盛馔。
除了在王饮食之前,膳夫负责把切取用来祭的食物授予王,为王品尝食物外,在一些场合,膳夫也有特定的职责:
一是“王燕食,则奉膳赞祭”。
燕食,郑玄说:“谓日中与夕食。”孙诒让《周礼正义》:“以王日三食,日中与夕食馔具减杀,别于礼食及朝食盛馔,故谓之燕食。”就是说国君在吃午餐、晚餐时(不是新杀的牲,吃的是早上杀牲做饭剩下来的饭),膳夫负责奉上牲肉,并且帮助王行吃饭前的祭礼。
二是“凡王祭祀、宾客食,则彻王之胙俎”。
凡是当王举行祭祀礼,或者款待宾客设酒食,食礼毕,膳夫负责撤下王的胙俎,胙,通“阼”,主人俎。膳夫只负责撤去王的俎,其他的另有膳夫的下属负责撤去。
三是“凡王之稍事,设荐脯醢”。
稍事,郑玄说:“有小事而饮酒。”就是王在小酌的时候,膳夫为王准备进献脯醢,相当于下酒菜。
四是“王燕饮酒,则为献主”。
燕饮酒,谓天子与臣下闲暇时聚会饮酒,以结欢心。王和臣下燕饮的时候,膳夫膳夫代天子敬臣下酒,因为天子位尊,群臣不敢与之抗礼,膳夫代天子敬臣下酒,充当献主。
五是“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以挚见者,亦如之”。
诸臣祭祀宗庙,祭祀完毕,送祭肉于天子,叫作致福。诸臣送来的祭肉,由膳夫负责接受,作为王的膳牲供应。挚就是见面礼。卿执羔,大夫执雁(鹅),士执雉。这些卿大夫事送来的羊羔、鹅和野鸡,也是由膳夫负责接受,以为王膳。
除了负责王的食饮膳羞之外,膳夫还掌管王后和太子的膳羞。还要掌管颁赐给群臣的肉脩。其职文曰:“掌后及世子之膳羞。凡肉修之颁赐,皆掌之。”肉脩,修又名腶脩,是一种干肉。
干肉的制作由腊人负责:
腊人掌干肉,凡田兽之脯、腊、膴、胖之事。凡祭祀,共豆脯,荐脯、膴、胖,凡腊物。宾客、丧纪,共其脯腊,凡干肉之事。
腊人负责掌管的干肉,包括用兽类制作的脯、腊、膴、胖。“薄折曰脯”,脯就是切成片状的干肉片。腊是“小物全干”,整体风干的野兽。关于膴hū、胖pàn,杜子春读胖为版,又云:“膴、胖皆谓夹脊肉。”都是用胁侧(从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分)的肉薄切而成的大肉片,但有所区别。郑玄认为:“膴者,鱼之反复。膴又诂曰大,二者同矣,则是膴亦腂肉大脔。胖,宜为脯而腥,胖之言片也,析肉意也。礼固有腥(生肉)、腍(熟肉)、爓(煮至半熟用于祭祀的肉),虽其有为孰之,皆先制乃亨。”
膴是薄切的大块的鱼、肉,胖是薄切的用盐腌渍还没风干的大肉片。腊人将这些制作好的脯、腊、膴、胖,在祭祀、款待宾客、丧事等一系列需要用到干肉的仪式中为王供应进献。这里讲的肉脩/腶脩,和肉脯有所区别,郑注说:“薄折曰脯,棰之而施姜桂曰锻脩。”肉脯是直接用盐等佐料腌制风干的,而肉脩/腶脩则是将肉切成薄片,加入姜桂等佐料,经过捶打,风干而成的。
《风味原产地·云南》第4集:火腿
仅仅《周礼》膳夫、酒正、浆人、醢人、醯人、腊人数职职文,不足以勾勒周代饮食文化全貌。《周礼》记载的与周代饮食相关的官职,如负责烹饪或制作食物之官有膳夫、庖人、内饔、外饔、亨人、腊人、醯人,负责捕获野兽鱼鳖之官有兽人、渔人、鳖人,负责进献食物的笾人、醢人等,负责酒浆的酒正、酒人、浆人,专门为王调配饮食的食医,掌管盐的盐人,掌供巾幂用以覆盖饮食的幂人,掌管冰块以储藏食物的凌人等,各司其职,构建周代天子、贵族的饮食系统。不只天官系统,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当中亦有与周王朝饮食制度相关的职属,如地官系统中负责掌管山虞川泽的川衡、泽虞、囿人、场人,即为祭祀宾客之事供给鱼、蛤、芹、茆、菱、芡、百兽、果蓏诸物。春官系统中负责掌管礼事的郁人、鬯人、司尊彝,即为祭祀斋戒场合陈设盛放郁鬯诸酒的器具。还有夏官中养鸟以供祭祀膳羞的掌畜,秋官中掌攻蛰兽以供膳羞的穴氏等等。除了直接掌管周天子食饮膳羞的职官外,也有与掌供饮食之官存在着给役、授受、供需关系的其他职官,如内饔、外饔掌割烹,需用薪柴生火,天官中掌管耕耨王藉的甸师,即有率领其徒属供给薪柴给内饔、外饔之责。杀牲盛馔必奏乐,大司乐及其属官即有奏乐劝王饮食之责。凡此种种,非一文可尽。仅以膳夫职文为主,略述如上。
小编按:文中配图多源自网络,视频见标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