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596课你真的认识數数

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 http://m.39.net/baidianfeng/a_6169886.html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攴”部的三个汉字:“敟、[麗攴]、數”。这三个字中,前两个字在现代汉语是生僻字,“數”在现代汉语简化为“数”,“数”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录在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數(数)”,其实,“數(数)”的用法非常复杂,如果不是认真学习过,你真的不要轻易说,你认识这个字。三个字的详情如下:

1、敟。读diǎ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敟,主也。从攴,典声。”形声字。本义是主持。李富孙《辨字正俗》:“戴氏侗曰,典之以治人,故从攴。今相承通用典册字。”徐锴《说文系传》“敟,今作典。”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典法、典守字,皆当作‘敟’,经传多作典,‘典’行而‘敟’废矣。”

“敟”古时多同“典”,因为《说文解字》在“丌”部另收有“典”字,解释是“五帝之书也。”所谓“五帝之书”,其实是文献之主,作动词,引申为主持、主管,因为有“治人”之意,又加“攴”部造了“敟”字。至“典”本字时,我们再详细说“典”的用法。

“敟”的小篆写法如图:

(敟的小篆写法)

2、[麗攴](因为GB字库无此字,只能描述字形左麗右攴)。读音有两个:

(一)lǐ。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麗攴],数也。从攴,麗声。”形声字。本义是数;计数。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麗,两也。丙两而数之也。”这相当于我们平常计数时说“一对儿”,两个两个计数,“二、四、六、八……”这样。

徐灏《段注笺》:“‘麗’即‘[麗攴]皮’,古者以纳聘,因之训为数。麗,[麗攴]古今字。”又“麗”下说:“麗之为数,亦犹衡之称两,帛之称匹矣。”所谓[麗攴]皮,其实就是俪皮,就是成对的鹿皮,古时候的聘礼,“一[麗攴]”,就是“一对儿”鹿皮。“两[麗攴]”,就是“两对儿”鹿皮。

《通鉴外纪》记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就是这个俪皮,后人称夫妻为伉俪。而这个“俪皮”就是鹿皮。现在我们说“鹿车共挽”,多用于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而“鸿案鹿车”,也是比喻夫妻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体贴,同甘共苦之意,理解了“俪皮”之说,有利于对“[麗攴]”字的理解。

本义之外,“[麗攴]”还指布。《广雅·释诂三》:“[麗攴],布也。”《广韵·荠韵》:“[麗攴],布也。”

(二)lí。这个读音出自《广韵》。用于“鱼[麗攴]”一词,也写作“鱼麗”。阵名。《广韵·支韵》:“[麗攴],陈也。”《集韵·支韵》:“[麗攴],鱼[麗攴],阵名,通作‘麗’。”《字汇·攴部》:“[麗攴],阵名。”春秋末期的繻(xū)葛(今河南长葛)之战,郑国就是用这个阵法打败了周王室军队。

(繻葛之战)

“[麗攴]”的小篆写法如图:

([麗攴]的小篆写法)

3、數(数)。读音有三个:

(一)sh。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数,计也。从攴,婁声。”形声字。本义是计算;点数。如:不可胜数。桂馥《说文义证》:“计也者,本书筭计历数者算数也。《一切经音义·三》:‘数,计也。阅其数曰数也。’”

(计数)

《周礼·地官·廪人》:“以岁之上下数邦用,以知足否,以诏谷用,以治年之凶丰。”郑玄注:“数,犹计也。”依据年成的好坏计算王国的开支,以知道够用不够用,以报告上级用谷的原则,据以制定适于丰年或荒年的不同用谷标准。《抱朴子·外篇·接疏》:“岂肯称薪而爨,数粒乃炊,并瑕弃璧,披毛索黶(yǎn,黑痣)哉!”难道肯称量了柴草,数着米粒煮饭,有点瑕疵就不要这块玉,拨开毛发寻找黑痣(所谓“吹毛求疵”)。

本义之外,“数”的用法还有很多:

(1)算在数内。《后汉书·文苑传·祢衡》:“余子碌碌,莫足数也。”余子才能平庸,算不得数。

(2)比较起来算最突出。如:全班就数他的功课最好。

(3)亚于;次于(常置于“不”字之后)。苏轼《谢赐御书诗表》:“文不数于游夏,书已逼于钟王。”文章不亚于子游子夏;书法已接近钟繇、王羲之。

(钟繇《宣示表》)

(4)责备;列举过错或罪状。如:数落;数说。《广雅·释诂一》:“数,责也。”《左传·昭公二年》:“郑公孙黑将作乱……(子产)使吏数之。”杜预注:“责数其罪。”秋季,郑国的公孙黑准备发动叛乱……(子产)让官吏数落他的罪状。

(数落)

(5)说;称说。《荀子·劝学》:“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以持养之。”俞樾《群经平议》:“诵数犹诵说也……凡称说必一一数之。故即谓之数。‘诵数以贯之’,犹云‘诵说以贯之’。”所以诵读群书以求融会贯通,用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

(6)辨;审;考察。《字汇·攴部》:“数,辨也。”《荀子·非相》:“欲观千岁,同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若想要了解千年的历史,就要考察现在;若想要了解数亿数万,要先从一二考察起。

(二)shù。这个读音出自《广韵》。

(1)数目。如:人数;次数。《集韵·遇韵》:“数,枚也。”《国语·周语上》:“若国王不过十年,数之纪也。”这样的国家不超过十年便会灭亡,这是数目的极限。又指定量;定数。《礼记·王制》:“布帛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郑玄注:“数,升缕多少。”布帛的丝缕密疏不合规格,其幅宽不合尺寸,不准在市场上出售。

(近年考研报名人数)

(2)数词。几;几个。如:数年;数人。《孟子·梁惠王上》:“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又这几个,这一群。《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数内有新降军士,指道:‘此处地名落凤坡。’”

(3)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数学概念。如:虚数;无理数;有理数。

(4)一种语法范畴,表示名词或代词所指事物的单或复数。如:英语名词有单、复两种数。

(英语名词的单复数变化举例)

(5)数词的省称。中学时,记词的名称,常常背“名动形、数量代,副词介词连助叹。”其中的“数”,就是数词的省称。

(6)算术;数学。《广韵·遇韵》:“数,算数。”《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郑玄注:“数,九数之计。”

(7)历数,即古代的天文学。《史记·五帝本纪》:“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历数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

(天文历数)

(8)筮法。即古代的占卜之术。《左传·僖公十五年》:“龟,象也。筮,数也。”龟甲,是形象;筮草,是占卜之数。

(9)旧谓气数、气运,即命运。《文选·李康运命论》:“吉凶成败,各以数至。”刘良注:“谓运数至也。”

(10)规律;法则。《荀子·天论》:“所志于四时者,已其见数之可以事者矣。”杨倞注:“数谓春作、夏长、秋敛、冬藏。必然之数也。”对于四季所要了解的,不过是它们所显现的规律中可以安排农业生产的节气罢了。

(四季法则)

(11)道数;道理。《吕氏春秋·壅塞》:“世之直士,其寡不胜众,数也。”世上的正直之士寡不敌众,这是道数注定的。又道路;途径。《荀子·正论》:“是不容妻子之数也。”王念孙《读书杂志》:“数,犹道也。”这就是他们走上了不能保住妻子儿女的道路。

(12)技术;技艺。《广雅·释言》:“数,术也。”《庄子·天道》:“道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成玄英疏:“数,术也。”手中做到了却在心中想到,嘴里说不出来,这个快与慢的技艺就存在于其间。

(轮扁斫轮)

(13)权术。《汉书·刑法志》:“功赏相长,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有数,故能四世有胜于天下。”功劳和赏赐相互激增,能够得到五个穿着钟甲的人的首级的可以奴役五家,这是最有权术的,所以能经过四代而拥有天下。

(14)法;法制。《管子·任法》:“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圣明君主依靠法度而不依靠智谋,依靠法制而不依靠议论。

(15)礼数。引申为等差;等级。《左传·庄公十八年》:“王命诸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不以礼假人。”周天子对诸侯有所策命,封爵地位不一样,礼仪的等级也不一样,不能把礼仪随便给人。

(礼数)

(16)古代专指星象的度数。《孙子·火攻》:“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张预注:“指四星(箕、壁、翼、轸)之度数,知风起之日,则严备守之。”大凡指挥军队作战,都必须懂得灵活运用上述五种火攻形式,等待星象时机成熟,然后实施火攻。《三国演义》里描写的诸葛亮借东风,其实指的就是这种星象之数。

(借东风)

(三)shuò。读音出自《广韵》。

(1)疾速。《尔雅·释诂下》:“数,疾也。”《庄子·天地》:“挈水若抽,数如泆汤。”提水就像从井中抽水似的,疾速犹如沸腾的水向外溢出一样。

(2)紧促;紧凑。《尔雅·释草》:“莽,数节。”郭璞注:“竹类也,节间促。”陆德明释文:“数,犹促也。”这里的竹子,指的是短节竹,节间距离非常紧凑。韩愈《送孟东野序》:“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他们作品的声音清轻而虚浮,节奏短促而急迫。

(短节竹)

(3)屡次;频频。《广韵·觉韵》:“数,频数。”《孙子·行军》:“屡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再三犒赏士卒的,说明敌军已没有别的办法;频频重罚部属的,是敌军陷于困境。

(4)细;密。《集韵·烛韵》:“数,细也。”《孟子·梁惠王上》:“数罟(gǔ)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赵歧注:“数罟,密网也。”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之类水产就吃不完。

(5)亲近;亲密。《孔子家语·贤君》:“故夫不比于数而比于疏,不亦远乎?”所以那些不和身边的人亲近而去和远方的人亲近的人,不是走得远了吗?

(6)中医脉象之一,指脉来急速,一呼一吸在六次左右。常见于热症。《本草纲目·濒湖脉学》:“数脉一息六至,脉流薄疾。”

(中医诊脉)

(7)方言。召请。唐樊绰《蛮书·蛮夷风俗》:“(东爨)谓请为数。”

(8)通“缩”。缩酒(古代祭祀时用菁茅滤酒去渣,谓之缩酒。一说,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若神饮之,故谓之缩酒)。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数,假借为缩。”《周礼·春官·司尊彝》:“醴齐数(今本作‘缩’)酌。”醴齐(用茅草过滤而后)酌用。

“数”的小篆写法如图:

(数的小篆写法)

(之,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