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之父王懿荣,120年前在中药渣

作为我国迄今可见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仅是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年。从山东人王懿荣的“龙骨”奇缘算起,甲骨文发现已经年。从绝学到显学,甲骨文见证了两个甲子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

王懿荣,字正孺,又字廉生,出生并成长于烟台福山。年,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把我国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文明史提前了多年。

王氏家谱

王懿荣,字正儒,一字廉生,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王家不仅是官宦世家,而且是书香世家。王懿荣的先祖中不乏博闻经史、精研学问并有著述行世者。

王懿荣最为人称道的收藏是甲骨。

甲骨文的发现之旅,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按照年7月5日《华北时报·华北画刊》的说法,年夏天,时任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患了疟疾,住在北京王府井大街锡拉胡同西头路北的一座大宅院里。由于他精通医道,所以在煎药前都要检视一番。一次,当他看到有一味“龙骨”中药上有刻画,再仔细一看,不禁感到惊讶,原来这些刻画,类似金文或青铜器上的铭文。

王懿荣是金石界领军人物,对古文字很有造诣,深受陈介祺、潘祖荫、吴大澂等金石大家推崇。他敏感地认为,这些“龙骨”的刻画符号是早于籀篆的上三代文字。于是他立即将中药铺里有刻画文字的“龙骨”全部买下来。

他叮嘱北京菜市口西鹤年堂药店掌柜,再有送“龙骨”者,请推荐到他府上,并留下10两银子作为定金。这年秋天,潍县范姓古董商人第一个被药店掌柜介绍到王懿荣府上,王懿荣把六文制钱一斤的“龙骨”,一下子提价到一个字二两银子的“甲骨文”。

慧眼识珠的王懿荣,拿着放大镜逐块逐字地深研细究,对照《史记·龟策列传》、《周礼·春宫》的文字记载,将一个又一个象形的、怪异的、抽象的、单调的文字符号破译。他庄重宣布:甲骨上镌刻的“画纹符号”是文字,是商代中后期文字。

王懿荣纪念馆藏甲骨

王懿荣不满足于此,决定追根溯源,最终发现甲骨产自河南彰德府安阳县小商屯。多年前的“盘庚迁殷”,因写入中学历史课本而妇孺皆知,小商屯一带,其实就是当年殷商王朝的中心区域。只是,随着商王朝的灭亡,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直到甲骨文重新现世,才引发了人们的重视。从这个角度看,王懿荣发现的不只是甲骨文,还有被遗失的商代文化。

遗憾的是,王懿荣没有更多时间对这些宝贝甲骨进行深入研究。发现甲骨文后不到一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晚清文武大臣人心惶惶,慈禧太后则收拾行装,决定“西狩”。名义上是打猎,实则逃跑。虽然要跑,也得找个人抵挡一阵。慌乱中,一介书生王懿荣居然被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临危受命,他不得不放下正在研究的甲骨文,仰天长叹:“此天与我以死所也!”

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开了东便门,北京已是一片混乱,王懿荣在团练局指挥部分团勇作最后的抵抗。下午城破时,他又组织团勇“以巷为战,拒不投降”,无丝毫惧色。

当得知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已逃出北京城时,他写下了绝命词:“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于止知其所止,此为近之。”字体沉稳刚健,无一丝气弱。写罢,将笔一掷,“吞金二钱不绝,复仰药仍不绝”,遂率夫人谢云鹤、儿媳张允淑投井壮烈殉国。

王懿荣壮烈殉国后,其收藏的甲骨也随之流散各地。不过,对甲骨文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