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学习《人文世界的建立》中的第2篇文章《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以及恩师孟老师对本文的导读后的学后复盘,内容包含文章菁华、个人感悟、践行清单。
我坚信:复盘才能翻盘,持续梳理所学所做,反省自己,极致践行,不断升级迭代;不会就学,学了就用,错了就改,就看谁干。
以下是学后复盘正文:
1、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介绍“孔子与诸子百家”;
第二个部分,讲孔子的“述而不作”与孔子的“集大成”。
2、百年来对待传统文化的两种态度
第一,全面打倒,全盘西化,以新文化运动为代表;
第二,回归传统,弘扬文化,近年来的传统文化热潮所体现。
3、好书
霍韬晦教授的著作《从反传统到回归传统》,对于传统文化不同时期的处境、相应变化,有详细论述。
4、西方文化的三大传统
第一,来自希伯来的宗教传统;
第二,来自古希腊的哲学传统;
第三,来自古罗马的法理传统。
5、科学传统
科学传统是由古希腊的哲学传统所发展出来的。
6、西方人的生命安顿
西方人的生命安顿主要依靠于他的宗教,昂首向上,有一个上帝可以依靠,有一个天堂可以让自己安息。
7、中国人的生命安顿
我们的生命安顿于孔子和儒家文化所揭示出来的人类内在的、生命的价值世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天理良心,依义而行,自信自仰,本本分分,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安身立命,修己安人。
8、什么叫“诸子”?
“子”,就是指先秦时代出现的一个又一个的思想家,每个思想家都有自己的思想系统,我们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尊重,称之为“子”,比如,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因为有很多,所以我们称之为“诸子”。
9、什么是“百家”?
每一“子”都会有他的思想,形成他的思想系统,形成他的思想流派,我们就将这一“子”形成的这一思想,称为“家”。比如,老子庄子他们的思想所形成的思想流派,叫“道家”;墨子的思想所形成的思想流派,叫“墨家”;韩非子的思想所形成的思想流派就叫“法家”。这样的思想流派在先秦时代不止一个,就成为了“百家”,这就是“诸子百家”。但就其思想的价值程度来说,比较重要的思想系统,归纳起来也就只有儒、墨、道、法四家。
10、孔子是不是诸子之一?
我们不能仅从历史的角度看,而要按照价值层级来进行判断。几千年来的历史真相,揭示了一个无可否认的客观事实,那就是,孔子以及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从来不等同于诸子。孔子是至圣先师,是一个价值意义的人格典范。他所开创与豁醒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根据与动力之源,是成人成德与成己成物的生命修养之学。而儒家也从来不等同于百家,因为儒家所代表的是一个天地人心的常理常则,是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是万世太平的人间关怀,乃至于是舍我其谁的历史承担。就其意义,就其原则,就其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来说,孔子是圣人是先师,而儒家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常道,这是不能与诸子百家混淆而并列的。
11、两个错误例子
第一个例子,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中,把孔子的地位与诸子并列,虽然列于诸子之首,但还是把孔子的地位从圣人,拉到了与诸子平行的角度。
第二个例子,胡适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中,把孔子置于老子之后。为了表达他是更加客观和理性,他甚至认为冯友兰把孔子置于诸子之首,都是因为对孔子还残留着一种类似于宗教情感的尊敬。
这两个例子,都是有失公允、见识偏颇的实例,这是深受当时全盘西化、所谓科学理性的时代观点影响的结果。
12、圣贤、思想家与学者
圣贤与思想家、学者的区别是:圣贤担负道德教化的责任,思想家与学者并不担负道德教化的责任。
13、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区别?
西方哲学,本质上是思辨与认知的理性,是对生命主体之外的客观世界的了解,乃至于形成一套逻辑的、分解的、知识性的态度与学问。
中国哲学,本质上是向内的,是面对自我生命内在的一种道德的自觉和生命的自我实践。连带着,中国人不但关心自己的生命如何安顿,同时也连属天下家国,世道人心的关怀。
14、孔子之前,与孔子之后的区别?
孔子之前是形式结构的“王者礼乐”,孔子之后则开出了内在本质的“成德之教”。
孔子之前,中国文化已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精神,散见于六经,具体表现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的仁政王道。
孔子之后,孔子先完全继承了在他之前所呈现的、形成的礼乐文明,同时又传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从此以后,中华民族内在以成德之教而立命,外在以王者礼乐而安身。内圣外王,孔子圆满了儒家的学问,也立定了中华民族的脚跟,为每一个生命立于天地之间,挺立了道德的主体,开启了价值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尊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并不为过。
15、何谓“仁”?
礼乐是形式的存在,而礼乐背后的核心,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价值动力,这种道德的、价值的生命自觉,昂扬刚健,生生不息,知善知恶,自动自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源所在,孔子称其为“仁”。
16、面对周礼“礼崩乐坏”的局面,墨、道、儒三家的反应
墨家,认为以前的礼乐制度太过宽松,激烈的想要换一套新的制度,来有效严格的管理社会秩序。
道家,认为无论是哪种文化制度的存在,其实都是束缚人的,礼乐的形式极其繁琐,废弃掉了,也无甚可惜,没有了外在的束缚,人就可以回归自然实现自由了。
儒家,孔子非常了解礼乐的精神,清楚礼崩乐坏的原因,根本不是结构面出了问题,而是人心的动力不足。尤其贵族的生命堕落,不能回归到德性的修养,因此就没有道德力量与生命强度,动力不足,无法承载礼乐的文明。所以孔子绝不会否定礼乐,而是找到礼乐背后每个生命的动力根源,点醒人内在的道德自觉,使人的生命拥有内在的力量而挺立起来。不只贵族的生命要挺立,每个人的生命也都能挺立,于是内在的道德人心与外在的礼乐才能合一,这就是孔子对礼乐内涵的点醒与开发。因此我们可以说,孔子之前,中国文化之源流在孔子这里汇聚;孔子之后,中国文化之浩浩江河皆自孔子这里开出。
17、儒学(儒家、儒者)的两个性格
第一个性格,重视经验,承接历史,掌握全体。
第二个性格,要明辨道德上的是非,以引导人的生命、历史、文化,都走向真实。
18、人生志向的最本质要义是什么?
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是人生志向的最本质要义。
20、什么是真正的立志?
在我们的一生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经历,如果我们能在任何状况下,都能推己及人依义而行,不逃避,不自欺,无论面对任何困难,都能诚恳面对、不断成长,修养自心、掘发光明,那么这才叫真的立志;真正的立志并不是你要做什么事,而是你内在的生命中,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21、何谓国学?
所谓国学,就是立国之学。因为每一个人,依此生命实学而立命了,那么这个国家,不就立起来了吗?这个民族,不就立起来吗?由此我们说它是立国之学。
以上,是我对《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的学后复盘。
你陪着我的时候,我没羡慕过任何人。谢谢阅读,有你真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END-
作者:坤泓,90后全职奶爸,专注父母终身成长,深耕育儿成长教育。给孩子最好的爱,是父母终身成长。育儿有路,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