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周朝的实用主义贵族教育教什么科目

仲药专家补骨脂白斑抑菌液 http://www.leirenbang.com/zx/2022/1112/237590.html

周朝地官系统执掌国中政教和教育工作,具体的负责机构为师氏,其下辖保氏、司谏、司救等部门。其中司谏负责纠察万民的品德,兼有选拔人才的职能,司救专门负责对犯错的百性进行惩处,只有保氏负责具体的教育工作。师氏的教育内容侧重德行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保氏的教育内容侧重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师氏和保氏的教育对象是“国子”,就是王公卿大夫士等贵族子弟,因此这种教育可以看作是贵族教育或精英教育。

这些贵族子弟多大年龄入学呢?《周礼·地官·司徒·保氏》并没有说明。但是东汉许慎在其《说文解字·序》中肯定地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如果许慎的说法确有依据,那么这些周朝的贵族子弟至少八岁就入学了。

这些周朝的贵族子弟入学后学什么科目呢?

一、科目:“三德”“三行”。任教者:师氏。

“三德”是三种德行:一是“至德”,郑玄解释为中庸之德,这时从践行的角度来说,其哲学依据应该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二是“敏德”。古代君王施政,春夏行赏出于仁,秋冬行罚出于义,以仁义按时施行不拖延为德,可以理解为及时行仁义之德。三是“孝德”。这个孝不仅是孝顺父母,主要是以孝顺之心遏制凶悖的念头。

“三行”是三种德行:一是“孝行”,就是孝顺父母,并没有后世对于“君父”孝顺的观念。二是“友行”,指善于交友以及和朋友友好相处。三是“顺行”,用于侍奉师长。历来孝顺父母的人多半不会逆天而行,反而能恭顺,所以有“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的说法。但是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师长的地位不断提升,到了清朝已经变成了“天地君亲师”的次序,君就是师长的长,将君长放在师之前,就表示师也要服从于君长,即便是帝师见了皇帝,也要称臣,一样要下跪行礼。

二、科目:“六艺”“六仪”。任教者:保氏。

“六艺”只是六个大的项目,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每个项目里又包含若干小项。礼包含了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大类礼;乐包含了《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六种舞乐;射包含了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五种射箭技能;御包含了鸣鸾和、逐水曲、过君表、舞郊衢、逐禽左五种赶车技法;书包含了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形声六种造字方法;数包含了方田、粟米、差分、少广、商功、均输、方程、赢不足、旁要九种数学计算方法(《九章算术》的分类大致就是如此)。

之前许慎提到八岁的贵族子弟进入小学后,先学六书,六书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在六艺的顺序上,六书位于第五项。依常理而言,八岁的孩子如何能射箭和驾驶马车呢?因此笔者认为六艺的排列次序并不代表实际的教学顺序,很有可能六书就是第一阶段的教学内容。

再有就是,六艺中的某些要求其实并不低,虽然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但也未必人人都能达到最高的要求,正如考试得满分者少,全科满分者更少一样。例如射箭中的“参连”,它的要求是一连射出多支箭,第一箭射中箭靶,而后面箭的箭头依次射中前面箭尾,箭箭相连,形成直线。这简直就是神箭手的标准。

“六仪”是六种不同场合应该表现的神情和态度。一是祭祀时的仪容,二是接待宾客时的仪容,三是在朝廷上的仪容,四是参加丧事时的仪容,五是在军队中时的仪容,六是驾驭车马时的仪容。

整体来看,周朝对“国子”的教学内容有着非常明显的针对性和很强的实用性,它的目的就是培养公卿大夫士的接班人、周王朝的合格建设者和治理者,是实实在在的实用主义教学。有些内容不在教育范围内,例如耕种、各类手工艺,是因为培养对象不同,这不是将来的士大夫们必须掌握的。另外如占卜之类也不适用大规模教育,也不是必修课。可见这些必修课都是经过再三斟酌选出来的,这些科目也都是当时贵族阶级的通识教育。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孔子的学生问孔子如何种地、如何种菜,却被孔子直接评价为小人的原因了。因为耕种都是小人——普通百姓的职业,孔子推行教育的目的可不是在于培养善于耕种的优秀农民。

孔子虽说有教无类,但是受时代的局限,教育的对象不分贫贱富贵,但是教育的内容却有着鲜明的等级之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