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华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从远古时期,就有各种礼节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至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把诸多礼仪正式归纳并付诸于日常行为规范,从此,人们将这种礼仪称为“周礼”。周礼共分为五大类礼仪,分别是: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其实这五大类也并非全是周公所创立,其中有诸多礼仪是在夏商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逐渐形成的,到了西周初期,周公对这三代的礼制做了总结并将礼仪归为这五大类。在这五大类中,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衹、人鬼的祭祀典礼;凶礼是哀悼吊唁忧患之礼,用以礼哀死亡、灾祸等;军礼是与军事有关的礼仪,用在战前的动员,以鼓舞士气;宾礼是对于来访的宾客所实施的礼仪,以示尊重;嘉礼则比较琐碎,主要是用于国家或人民日常生活中对于比较高兴的事情的庆祝。五礼在西周形成之后,人民广泛的遵守并沿袭。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王室势衰,诸侯国混乱,五礼一度遭到破坏,即所谓的“礼崩乐毁”。孔子一生都对周礼膜拜,他最向往的就是西周初期的“周礼”社会,因此,他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对周礼进行了大力继承和大力发扬。西汉初期,儒士叔孙通以五礼为参考所设计的礼仪被汉高祖刘邦采纳为宫廷礼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儒家倡导的周礼也就成为社会上的主要礼仪。自此,五礼成为了后世历代帝王乃至民间礼仪的基本骨架,为后世国家的政治的稳定和社会风气的有序规范提供了主要的框架。五礼在后世各代都有所继承发展,其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逐渐增多。比如到宋代,各类的吉礼已经达43种,嘉礼27种,宾礼24种,军礼6种,凶礼12种,加起来就共有种了。周礼以五礼为主要框架,在日后几千年的发展中,有形或无形的存在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各个方面,深入人心,每个人都自觉不自觉地以各种礼仪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因此,我们中华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也正是源于周礼中的“五礼”。史家之韵——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