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义崔栢滔乡党篇第五章

%%%执圭①,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②,足蹜蹜如有循③。享礼④,有容色。私觌⑤,愉愉如也。①圭:玉制的器物,在礼制中,圭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举行典礼时,不同身份的人持着不同的圭。出使它国,使臣要持代表本国君主的圭(命圭)作为凭信。②战色:战战兢兢的样子。③蹜蹜(sù)如有循:脚步紧密而细碎,只举起前趾,脚跟不离地面,就好像循着脚下的东西走一样。蹜蹜,小步走路的样子。循,沿着。如有循,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一样。④享礼:即享献礼,使臣贡献礼物的仪式。使者受到接见后,接着举行献礼仪式。享,献上。⑤觌(dí):见面,会见。作为聘使,双手奉着象征本国君主的圭,敛身曲躬,不胜其重的样子。举起时像作揖,捧放在胸前时就像要授物给人一样。精神饱满专注又诚惶诚恐,脚步紧凑,如履薄冰的样子。在享礼时,从容而有荣光。至于私人身份的见面,就很轻松愉快了。以上这五章,集中记载了孔子在朝、在乡的言谈举止、音容貌态,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他在家乡时,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和善的老实人;他在朝廷上,则态度恭敬而有威仪,不卑不亢,敢于讲话,他在国君面前,温良恭顺,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所有这些,不只是为深入研究孔子提供了具体的资料,《论语》作者的目的更重要的在于帮助学者由此窥见孔门学问日常之妙用玄机。本章记朝聘之礼是应当持有的行姿和心态。大礼三节,执圭、享和觌。执圭是聘问之礼,代表国君履行使命,故以敬重为主,礼的中心是代表国君的圭,圭在如君在,表达至诚而庄敬之意,神态和行为举止的肢体语言相统一。享礼是献上礼品,礼品的要点是丰盛,要摆满庭前,以礼品的丰盛为贵,所以,这时候容色相对比较正常了,一种很开怀的样子,容色包含身容和脸色,身容是肢体语言,身、手、足是三容。觌礼是以个人身份私下的见面,私里相见,颜色容貌有和悦之色,就不那么的严肃庄敬了。《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载:“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圭在古代社会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帝王分封诸侯以圭作为信物。在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周天子分封时,以不同的玉器作为分封的信物,表示受命于天子,称为命圭,是合法身份的象征,同时,所执之圭尺寸制式的不同,可以区别执圭主人身份等级。天子,命圭长一尺二寸,称为镇圭;公,命圭九寸,称为桓圭;侯,命圭七寸,称为信圭;伯,命圭七寸,称为躬圭;子,命圭五寸,称之榖壁;男,命圭五寸称之蒲壁。六种制式,采用四种尺寸,所谓“玉作六瑞以等邦国”。也有说五瑞的,是天子不在其中,而单独列出。称之为命圭,表示命之所归,即分封任命的归属。诸侯亲自朝拜周天子时,都要带上原件的命圭,如果诸侯之间派使臣交流,也要带上代表国君的圭,这称为瑑圭,瑑圭形状仿命圭而制,尺寸比照命圭减去一寸。命圭只有诸侯本人才可以使用,人臣所执的是瑑圭,是使命的象征,国君派遣使臣出使他国,要授圭以示君命,所以圭象征君命,执圭就象征君命在身,出使时国君授给使臣,完成使命后要把圭交还国君,象征复命。所以执圭不可以不敬慎。诸侯之命圭受之于王,是其合法身份的象征,遗失或损坏,其罪不轻。人臣执君命之圭,同样是不可以遗失或损坏,否则,罪过也是不轻。圭在古代社会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是权力的象征,诸侯间的信物。《北堂书钞·仪礼部七》引郑玄注说:“执圭谓以君命聘于邻国。”是说使者执圭是代表接受国君的使命问聘于他国。《礼记·曲礼》说:“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这样,圭在诸侯之间相互问聘时就承当了非常重要的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使命重于生命,圭代表自己国家的的君主,是使命的象征,也是使者身份的象征。圭是玉制的,《仪礼·聘礼》说:“执圭入门,鞠躬焉,如恐失之,皇且行,入门主敬,升堂主慎。”圭不重,但是使命重,作为代表国君聘问的使臣,手中执圭就像执着非常贵重的重物一样,在形体姿态上要表现出来,好像拿着有些吃力的样子,所以这里的鞠躬是像手持重物一样的身体前倾,非常的恭敬慎重,生怕不小心掉落损坏,思想上极度的重视,在行为动作上有可靠的保证,这就是这一礼仪的核心。并不是一般人以为的造作猥琐的样子。“上如揖,下如授”,上执手举圭时,用双手捧起,就像作揖时手所在的位置,执天子之器是略高于胸口,执国君之器时与胸口平齐。下执手时,手的位置相当于双手递东西给别人时所在的位置,保证将手中的圭拿稳,拿好,内心高度的诚敬、注意力高度集中。勃如,精神要饱满,精神头要足;战色,有一些战战兢兢的样子,所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所以,接下来脚下的动作就出来了,“足蹜蹜如有循”,就像许慎《说文》中说的,循,是顺行的意思。两只脚不能迈开步子,探出去的前一只脚的脚跟要循着后一只脚的脚趾,顺递而行,两只脚踩出的是直线,前后两脚印相连,中间不能有间隙,脚不能够离开地面抬起来,趟着地面向前试探着走,同时将衣裳的下摆带动起来,使之像流水一样飘动,不要让脚踩在拖地的下摆上,以至于乱步失态,或跌倒,就像在很薄的冰面上试探着向前走一样,生怕被意外的东西绊倒,这就是足蹜蹜的意思。享礼,是在行毕聘礼之后,在堂下展示客人带来的礼物的仪式。礼物是对方心意的表达,接受礼物也是表达接受对方的心意,而不是礼物本身,这是聘礼的本质。所以,在享礼之上,客人展示礼物,更应该展示心意,并以礼物为寄托,这就应该是非常高兴开怀的心态和表情;相反,如果礼物非常的丰盛,而使者在脸色上却很难看的样子,那么主人无论接受还是不接受礼物,都会心里很不舒服。同样,主人面对客人的心意,也要表现出相应的姿态,并通过相应的仪式来完整表达,这样双方情感才能够达到完美的沟通而融洽。私觌,愉愉如也。私觌,就是私下见面。《仪礼·聘礼》说:“聘享毕,宾奉束锦以请觌。”享礼完成之后,私人身份的见面,就是一种很轻松愉快的场面了。孔子杏坛讲学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