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齐桓公不但能称霸,还能获得孔子的夸

齐桓公和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毫无争议的两大霸主,两个人经常放在一起来指代王霸功业,后世的诸侯也经常会询问关于两位霸主施政上的一些得失,齐宣王就曾询问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孔子也曾评价两人,认为“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为什么他只称赞了齐桓公呢?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是由孔子的施政理念决定的。孔子是主张恢复周礼的,“礼”是国家的制度,是规矩,他认为春秋时期天下动乱的根本原因是诸侯们不遵周礼造成的,因此他才会对季氏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是正卿,礼制上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这是僭越、逾制,违背了孔子施政理念,因此不能忍。孔子图片管仲为齐桓公规划的口号是“尊王攘夷”,周王室有自己的底盘,独立发展,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畿之地仅余七百里,王室的实力大大衰减,周王室没有能力统领地方诸侯,因此诸侯们不“尊王”,从郑庄公“箭射周天子”开始,诸侯王们便敢公开和周王叫板,王的心里苦啊。“尊王攘夷”和后来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完全不是一个玩法。在各个诸侯忙着发展自己事业的时候,齐桓公横空出世,采取的任何政治军事活动都是王室利益为基础,这令当时的天子大为感动。即便小弟的实力超越了老大,但是依然给予了相当的尊重和帮助。“挟天子以令诸侯”则不然,皇帝在权利上完全架空,只是傀儡,政令同不同意并不重要,只是负责签字盖章,汉献帝就是典型,连自己的皇后都保不住。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具体事例有很多,在这简单讲两个作为例证。齐桓公曾率领鲁、宋、陈、卫、曹、许等八国军队讨伐楚国,管仲给出的理由是“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打你的原因不是为了抢地盘,是因为楚国不向周王室进贡,导致国家祭祀活动出现了问题,出兵理由正大堂皇,站在道义的制高点,奉天子以讨不臣,其他诸侯都要鼓掌。管仲为齐桓公策划的“菁茅之谋”为周王室解决了财政问题。前面说了周王室的底盘少,税收就不足,因此经济上比较拮据,管仲建议齐桓公请求周天子派人把江淮出产菁茅的地区封禁起来,然后发布政令,凡是诸侯以后要跟随周天子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的,都必须携带一捆菁茅作为祭祀之用的垫席,没有的不许去。诸侯们听罢,全都载运着黄金争先恐后地奔向菁茅的出产地求购,菁茅价格大涨,仅仅三天周王室就赚了个盆丰钵满。管仲搞经济是十分有手段的。后来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代表参加,给予了齐桓公很高的评价,他成为了第一个获得周王室认可的霸主。齐桓公“尊王”的措施在孔子眼中无疑是尊崇周礼的具体表现,因此孔子对于齐桓公的评价是正向的,同时齐桓公因“尊王”而称霸诸侯,无疑也给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提供绝佳的例证,尊重周王室能成就功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