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啥叫中华不看不知道,原来它藏着这些

我将我无,才有中华!中国疆域3D全景图这个国家品牌名称,有过许多争议,谁能用,谁不能用,为这个,历史上中原帝国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没少打战。尤其,在宋、金、西夏、蒙元这一时期,不少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了国家之后,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化,也认为继承了中华之正统。汉族于少数民族征战由此,历史也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我们今天再谈中华文化,它必然包含了华夏各族文化,无论它曾经有过笔战、嘴战、还是真刀真枪的干战。但大多数人,谈“中华”一词的来源,无非从地理、文化、文字学考据等三方面出发。中华名称之地理说中国最早的朝代是夏朝,古代先民称作为华夏。唐孔颖达疏:“华夏为中国也”《周礼·夏官·职方氏》,书中说:“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郫、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东汉郑玄注:“闽,蛮之别也……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国数也。”九州分布图这派观点认为,自古中华帝国,居天下之中心,“中”即中间之意,以黄河文化为源头的中华民族,自然以“中”来命名自己。这说法,固然有一定道理。至少,河南人民听到这个观点会发来贺电。为啥?你没听河南话,从来都用“中”字,来表达肯定,表示赞同吗?在黄河之中心的河南省,“中”就是好,好就是“中”。同理,中华的“中”呢?当然也有一个意思,这是从地理意义上升到了文化寓意了。大中原区域大中原区域那么,“华”字呢,则起源于华胥国。这是个古老的国家,这个国家就在黄河中心地区,在《列子·黄帝》一章中有记载,华胥氏生男,名为“伏羲”,生女名为“女娲”。女娲生子名叫少典,少典生俩儿子—即黄帝和炎帝。华胥乃炎黄之祖。按世系的说法,每个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大家把生活的这片土地,取“华”字为名,是以“中华”二字结合。伏羲和女娲伏羲和女娲中华名称之文化说“中”者,不偏不倚也。大家不要忘了,中国有本很重要的书——《中庸》。中庸之道这“中”字,就是不偏不倚的意思,它一定是地理位置的不偏不倚吗?肯定不是。如果是,那就很狭隘了。因为地理位置都是相对的,我们的古人没有那么狭隘,一部《山海经》、一部《穆天子传》,里面出现的版图是包括七大洲四大洋的,里面写的动植物物种也是跨越亚洲,却出现在非洲、美洲等地,这是学界至今无法破解之谜,可它的确是中国上古先民写出来的作品。山海经由此可见,古人早已知道“中”是个相对的地理概念,真正的“中”,是内心对待事物的观念,起心动念,不偏不倚,不迷于事物的表象,内心澄明,那才是真的“中”。以此为修养,以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准则,治人就是治国,治国恰如治人,真正做到“我将无我”,就是“中”。否则,有个“我”在,就有了私欲,就很难不偏不倚,很难天下为公。“华”字,在文化意义上,就是文化的“化”字,所演变发展而来。“化”,是教化,是搞教育。统领国家,非得靠一套系统而完善的文化制度,才可能持久。所以,很多朝代的开国皇帝,叫太祖,年号都“武”字开头,而第二、三个皇帝基本都用“文”字开头,比如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年号洪武,第二个皇帝朱允炆,年号就得叫建文。明太祖朱元璋文治是很重要的,皇帝们都知道,天下既定,维稳局面靠的就是文化。“华”字由“化”和“十”构成,“十”这个结构可以理解为祭台,把文化放在祭台上,以此表示化及天下,民风淳美的决心,这是何等虔诚!中华名称之易经说老子《道德经》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活在大地上,应当遵循大地的规律,大地就是人类生活的地球。那么,地球绕着太阳转,地球周围还有其它金、木、水、火、土五个行星,以及月球,同时发生运动,发生磁场作用。换句话说,地球必须遵循天道规律而运动,这就“地法天“,最后呢,“天法道“,这个“道”就是自然天体运行的规律,由它产生了天地、阴阳、五行生化、时间、空间,万物繁衍……老子的《道德经》“中华”之“中”,其实在上古奇书《河图洛书》里,它的解释,应是化成万物的五行之一—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分属木、火、金、水,而土呢,它藏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它配合着每个季度的五行,去生化万物。所以,古人认为死后须回归大地,土葬。这也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奥秘。在易经地理方位中,东南西北,分属木火土金,也配合着四季,中央才属土。土是天下之正中,土里养出万物。人吃饭,种粮食都得靠土,所以民间特别崇拜土地公。崇拜土地,才会把陆地面积其实远远少于海洋面积的地球,称之为地球。崇拜土地和文化,所以早熟的中华民族,把自己的名字定为“中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华之昌盛,因为中庸!不偏不倚,我将无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