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之初,周王室的权威大幅萎缩,为何还执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www.bdfzkyy.com/m/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套说法: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当时的鲁国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的周王朝,他是姬姓“宗邦”,诸侯“望国”。鲁国是典型的周礼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都称“周礼尽在鲁矣”。在春秋之初,周王室为何执意要跟鲁国交往呢?咱们先来看看春秋之初,周王朝是个怎么样的局势。犬戎攻入镐京,西周覆灭,在这之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迁都洛邑,于是开启了东周时代。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在春秋时期之初,周平王东迁以后,整个周王室的权威大幅度萎缩,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春秋时共有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国。此时的诸侯之间,没有了最开始的血缘、宗法为纽带,整个社会也开始礼崩乐坏,于是诸侯之间开始互相攻伐和兼并,而周天子权威下降,不能担负共主的责任,经常要向一些强大的诸侯求助。在这情况下,周天子只得找一个大腿抱,放眼整个周境,其他国家都会趁机敲竹杠,强大的诸侯便自居霸主。而只有鲁国被周天子选定了。鲁国的开国国君是当年辅佐周天子东征灭掉叛乱的奄国的周公旦之子。当时这块封地本来是分封给功臣兼宗亲周公旦的,但由于周公秉承其父周文王、其兄周武王的遗志,要留在镐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于是让自己的长子伯禽代为赴任。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而周公旦为整个周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加之沾亲带故,这是周朝亲近鲁国的原因之一。周公在辅佐周成王期间完善了整套宗法制度、分封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这一整套制度建立下来,便是以宗法血缘为核心,强调家国一体的思想,将政治和伦理相融合起来。很显然,这一套制度在其封地也是严格执行的,同时周公制作了礼乐,要说最正规的周礼除了周天子的都城,便数鲁国继承得最为完善,最为正规了。周公旦还著了《周礼》一部,《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内容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到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范,里面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就这样一个如此讲究周礼的地方,放眼礼崩乐坏的天下,还有哪个诸侯国可以依靠?再加上其时鲁国当时国力并不差,几乎可以与东方的霸主齐国比肩,可见整个周王室捡到了宝,此时不亲近鲁国亲近谁?血缘的纽带、制度的完善、礼法的讲究、国力的强盛这些因素都是周王室想要“巴结”鲁国的原因。试问谁能想到最后周天子会如此卑微地需要亲近一个诸侯国来维护自己早已羸弱不堪的权威呢?不知读者您怎么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1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