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周礼》的记载,周朝的医疗机构属于天官系统,具体分为医师、食医、疾医、疡医、兽医五个机构,其中医师机构负责领导、考核其他四个医疗机构。
医疗系统的官员爵位都不高,即便是医师机构的最高官员也只是上士爵位而已,而且除医师外,其余的四个医疗机构只有长官,并无下属。例如食医机构只有2名中士,疾医只有8名中士,疡医只有8名下士,兽医4名下士。按照《周礼》记载官府机构的惯例来看,这22人都是有爵位的,其手下还应该有若干名没有爵位的小吏供职,才能维持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
一、医师的工作职责。
医师这个机构并不医治病人,他们主要从事四方面工作:一是掌管医疗方面的法律;二是采集、收集各种药物供医疗之用,相当于总药房;三是分流患者。其中食医这个机构是专门为天子服务的,兽医是给动物看病的,因此官吏、百姓前来看病,其实只有两个去处,一个是疾医,一个是疡医;四是负责考核其他四个机构的医生。
之所以说医师机构是整个医疗系统的领导机构,就是因为它有考核其他四个医疗机构医生的大权,而这个考核的结果,直接决定医生们第二年的收入。考核结果共分为五个等级,最高的是上等(“十全为上”),最低的是下等(“十失四为下”)。
有学者认为,“十全”就是%的治愈率,“十失四”是60%的治愈率。但这显然不太符合实际,即便是神医华佗也有治不好的蔡桓公最后只好逃离,以此来说华佗也达不到%的治愈率。如果就诊断的准确率而言,“十全”就是全部诊断出病情,“十失四”就是40%的误诊率,这样似乎更切合实际。
二、食医:防大于治的疾病预防观念。
食医只服务于天子,甚至连太子、王后也没有这样的待遇,但他们并不是看病,而在于保健,如同今天的保健医生、营养师、养生家一样。其实他们更像是美食家。他们研究出了牛肉搭配稻饭,羊肉搭配黍饭,猪肉搭配稷饭,狗肉搭配粱饭,鹅肉搭配麦饭,鱼肉菰搭配米饭等一套吃法,目的就是科学搭配,使天子吃得营养,吃出健康。
三、疾医:早期医疗档案的建立。
疾医相当于今天的内科医生,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医疗流程,在其内部又有具体的医疗分工。值得注意的是疾医建立了早期的医疗档案记录,从字面意思来看,只为因病死亡的患者建立病历档案,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死者的身份信息和死亡原因。这份档案最后要交到医师机构那里存档,由专门负责文书保管的两名府负责保管。这确实是当时的一大进步,如果能推及到所有患者身上,那就是病例档案,对医生、患者防病治病都有极大的帮助。
四、疡医:早期的外科机构。
疡的本义是痛疮的溃烂,例如常见的还有口腔溃疡、胃溃疡等等,但在这里不仅指各种疮,还包括了刀剑伤、跌打伤,相当于外科。虽然是医治外伤,但仍然强调了养生的原理。疡医与疾医的一个不同点是,外伤病人可以直接在疡医处取药,而疾医并没有提到这一点。
五、兽医:服务于官民的动物医生。
兽医虽然地位较低,但也属于医疗系统,他们主要为家畜看病。但笔者认为他们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们为天子服务,因为天子有苑囿。孟子就提到文王有方圆七十里的苑囿(“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在这王家园林中有大小各类动物。
天子苑囿里的动物生病了谁来医治呢?当然是兽医。还有就是在官方狩猎中,总会捕捉到一些活的动物,这些动物不会全部杀死,就会圈养起来,为的是天子能吃到现杀的新鲜肉。而且王宫里,内饔这个机构专门负责检查这些即将宰杀以供天子食用或者祭祀的牲畜。那么做好动物疫病防治,保证牲畜的健康,这是兽医的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医师机构要考核兽医,并为他们发放工资的一个重要原因。
考核兽医就简单多了,只统计兽医没有治好而病死的动物数量就可以了。
从《周礼》来看,这是一套官方设立,面向大众的医疗机构。从机构设置来看吗,食医在前,疾医、疡医在后,体现了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内科为重、外科为辅的理念,为后世医疗系统树立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