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不应该出其不意,乘胜追击吗不可思

在西周,打仗是需要很多步骤的,不是看谁不爽上去就干,那肯定不行,会遭到周边各国的谴责和耻笑。

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一套具有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和丧葬等,国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礼”的范畴。包括行军作战,都是有规矩的。

那时候打仗讲究师出有名,不能说你家鸡丢了怀疑是谁偷的就去打谁,你得有证据,对方要是不认错,那咱打一架,这叫师出有名。

那时打仗还讲究先礼后兵,想要成功地打一架,要经过下战书、约战和问战等好多步骤。

公元前年,齐国跑到鲁国和卫国的地盘上撒野,晋国帮鲁、卫二国讨公道,便向齐国下了一道战书“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意思就是说:你们齐国也太欺负人了,居然派人占领鲁卫两个国家的地盘。齐国接到战书后,就回复“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意思就是说,如你所愿,来吧,打一架!这就是下战书。

使者带着战书来向你挑战,可不能碰人家,一根汗毛都碰不得。得好吃好喝大摆宴席,然后规定好时间、地点和人数,所有事项都约好之后,使者回国复命。

这下双方就可以开始准备出发去战场了,到了战场后不能见面就打,还要问战,“你认不认错?”“老子没错!”好了,打架的条件就具备了,然后就开始盘点,核实一下都带了多少人,多少车,是不是和约定的一样,说好了一百辆车,你带二百辆,多出的一百辆是不允许出战的。

都核对好后可以开始了吧?不行,还要歌舞祭祀,歌声响起来,舞蹈跳起来。

周天子认为礼可以让社会井然有序,而音乐能净化心灵,使人内心平和、国家安定,这是礼乐制度。

所有的规矩形式都过了一个遍后,就可以开始打了。

那时候打架不能以杀人为目的,人家打不过调头往回跑,跑过五十步就不能再追了,这是规矩。

打到一半对方喊:“等一下,我车坏了,需要修一修,咱一会儿再打。”这时候就得休战,这也是规矩。

农事不开战,丧期不发战,来使不能斩,不能抓有白发的老人,不能杀俘虏,不能偷袭、耍诈,如果一方处于劣势,占优势的一方就要网开一面,给予对方尊重,这都是规矩。

要说最守规矩的是谁,那宋襄公当仁不让。

公元前年,宋国和楚国打仗,两军在宋国边境泓水相遇,宋军在北,楚军在南,楚军自南岸开始渡河,子鱼建议宋襄公在楚军渡河时出击,但宋襄公不肯,因为他要守礼,不愿意乘人之危。结果待楚军全部渡河后,他还要等楚军摆开阵势才进攻,结果宋襄公惨败,在护卫的拼命保护下才得以保命。

宋襄公战败后,国人怪罪他,可是他依然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碍也。寡人虽亡国之于,不鼓不成列。”意思就是说,君子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斑白的老人,古代用兵不以地利来阻碍敌人,我虽然是亡国者商君的后代,却依然要遵守战场规则。可以说,在宋襄公的眼里,发型可以乱,仗也可以输,就礼不能丢,礼比命重要。

仗打完了,为了环保,还要收拾战场,由胜利的一方负责,输家卷铺盖回家,没有资格打扫战场。

赢家清扫战场时把兵革捡回去,然后熔了,制成鼎,在上面写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揍了那个国家,等过一段时间,到战败国家去慰问的时候带着这个鼎,多少应该有点炫耀的意思。

那时候的战争不像战国时期残酷,周天子也不像战国时期那么卑微,他们扩张打仗的时候还得借周天子的旗号来进行,不然随时都有可能被大家群起而攻之,只要周天子的大旗不倒,诸侯们就得遵守周礼的规则。

到了春秋末期、战国时期,战争就变得惨不忍睹,是真正的为吞并领土和资源的战争,坑杀斩首是常事,秦国更是以砍掉敌国人头的数量为晋升爵位的衡量标准。

《周礼》针对军是方面还有很多在现在看起来不可思议的礼仪规范。在我们现在看来就像幼儿园过家家,班主任手底下一群宝宝,游戏开始了“说好了,不能过这条线,你赖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