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故事12人而不仁

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被广为流传;而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竟有多个!从今天开始,我们将推出由边矗老师编撰的“讲论语,学成语”系列节目。内容涵盖孔子思想理论、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孔子弟子的性格等方面。边矗,中学高级教师,多年潜心儒家经典,试图借助古圣先贤的智慧,找寻一条能够将儒学精义与个体人格塑造、性情涵养相融合的道路,让每个有限而宝贵的生命都“少一些浮躁与功利,多一些淡泊与宁静”。

人而不仁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这段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礼做什么呢?一个人如果没有真诚的心意,能用乐做什么呢?”孔子讲过另外一段话:“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译成白话文就是:“礼啊礼啊,难道只是在说玉帛这些礼品吗?乐啊乐啊,难道只是在说钟鼓这些乐器吗?”

孔子讲的这两段话,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文化必须是诚中形外、身心肃然、表里如一的,礼乐是表现在外的形式,其实质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或人人固有的仁德。讲习礼乐,如果忽略了内在仁德而仅仅呈现为外在形式,那就只能视为作秀,虚有其表、华而不实。

孔子讲:“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在考证与比较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之后,西周初年周公所创建的礼乐文化制度最为孔子所推崇,因此有感而发:“周代的礼乐文化是多么的辉煌灿烂啊!值得我终身追随与践行。”但孔子对西周礼乐文化的继承并非照抄照搬,而是采取与时偕行的态度,有损有益,对落伍于时代的旧礼乐做了删减和更新,对顺应时代要求的新礼乐做了补充与完善,尤其赋予了礼乐文化以“仁”的本质性内涵,从而开启了人们内心的真诚、仁爱、和善等美好的情感。孔子的所作所为,目的就在于培养人们的诚敬心,涵养人们淳厚的本心良心。所以,孔子在谈到礼的教化时说:“恭俭庄敬,礼教也。”意思是:通过礼的教化,人们就可以修养恭谨节制、端庄谦逊的美德。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恭敬者,币之未将者也。恭敬而无实,君子不可虚拘。”意思是说:“与人交往中的恭敬之心,应该是在赠送别人礼物之前就应该根植于人的内心。对于在表面上装得恭恭敬敬而内心却缺少真诚的做法,君子很是不屑,并且君子也不会被这种虚伪的形式所拘泥。”

所以,讲“礼”,不能仅仅注重形式上的玉帛等礼品;同理,讲“乐”,也不能单单注重形式上的钟与鼓,钟鼓只是乐器,在音乐中,钟鼓只是代表开始与结束,如:“晨钟暮鼓”。

传统儒家文化用两个字概括,就是“礼乐”;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礼”,所以,传统儒家文化也可以称之为“礼乐”文化或者“礼”文化。

儒家有“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其中,《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就是专门讲“礼”文化的,其它经典也都与“礼”文化密切相关。因此之故,中国自古以来也就被称为礼仪之邦,那么,“礼”和“仪”是一回事吗?

为了能更好的感受并区别“礼”和“仪”,我们需要设身处地进入具体的语境。譬如:

情景一:学生向老师鞠躬问好,是发自真心,还是不得不做而仅仅走走形式而已?

——学生的问候如果确实发自真心,呈现出来的一定是恭敬与庄重;如果学生的问候只是走走过场,呈现出来的一定是心不在焉吊儿郎当。

情景二:每周一升旗仪式,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是由于爱国情感的自然表露而庄重仰视,还是做做样子搞搞形式而左顾右盼?

只要看看学生的神情就一目了然。道理很简单,内心的真实一定会反映到外表上来,这就是《大学》所讲的“诚于中,形于外。”

可见:“仪”不过是一套形式,一种表面的外在的形式;而“礼”具有一个更本质、更核心的内容,那就是仁德,即内心的真诚。

明确了“礼”与“仪”区别,结合北大钱理群教授“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论断,结合社会道德滑坡的现状,反观当今的教育,我们缺失了什么?大家可以反思,各抒己见……

孔子为什么要强调“仁”,强调真诚呢?

看看动物世界,然后与人类社会相比照,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世界上,人是唯一可以不真诚的动物,自然界的其它动物不存在这个问题。比方说,狼吃羊,黄鼠狼吃鸡,无论吃还是不吃,都是非常真诚的。至于说童话中描写的狼的狡猾,黄鼠狼的虚情假意,那是童话而不是事实,不能当真。因此,人,只有人,才存在真诚或不真诚的问题。

孔子因此提醒世人:“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是真诚而正直的,如果缺乏真诚和正直还能生活的很好,那就是侥幸。”孟子亦因此告诫世人:“真诚,是天地运行的大道;努力使自己真诚,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正道。”

成语释义:

人而不仁:作为一个人本应该有仁德,却缺乏仁德。这是孔子人性的感叹与期待,由这个成语还衍生出另外一个成语:麻木不仁。

出品:有师焉国学工作室

撰稿:边矗

播讲:王晶

录音:王强

编辑:张晓雷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