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来聊聊《论语·八佾篇》的第9、14段: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关于这两段我们在《中庸》里已经讲过了: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意思是说:夏朝的礼制我虽然能说,但是夏朝的后代已经衰败,现在只有一个杞国存在,所以不足以验证,不征则不信。
殷商的礼制我虽然能说,但是殷商的后代已经衰败,现在只有一个宋国存在,所以不足以验证,不征则不信。
《中庸》里说:“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
所以这里孔子说「不足征也」,也就体现了人民不信、不从的无奈。
主要归结于「文献不足」,如果文献足够,就能「足则吾能征之矣」,所以孔子这是无限感慨。
夏、商、周三代是圣人之治,所以不重法制,而用礼制,礼即理,符合理的礼才能用,所以采用礼制,那么人人必定是依理而行。
但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孔子希望恢复礼制,也就是恢复圣人以仁治国,这在孟子里讲的更多。
这一篇在《中庸》里讲过了,这里不展开了。
02
接着聊聊《论语·八佾篇》的第10段: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孔子说:“举行禘祭的仪式,从完成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这里要与“三家者,以《雍》彻”那一章一起来看,此即“非礼勿视”也,
《大学》里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所以我们要修身明德,而修身的‘身’就是“耳、目、口、鼻、四肢”。
所以,要修身便要“目非礼勿视,耳非礼勿听,口非礼勿言,四肢非礼勿动”。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