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周监于二代
:周朝
:借鉴参照的意思
:夏朝和商朝
有了夏朝有了商朝然后到了周朝
所以周朝的文化周朝的礼乐制度
是借鉴和参照夏朝和商朝所形成的
:文化和文明
:形容很茂盛很丰富的样子
周朝沿袭了夏朝商朝的文化文明礼乐
周公加以完善和修改
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完备的礼仪制度
所以叫郁郁乎文哉
非常的丰富茂盛
我是遵从周礼遵从周朝的文化
孔夫子的一生都在遵崇推崇周礼
由此可以知道孔夫子对于文化的重视程度
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
对于礼乐制度的重视和推崇
因为到了孔子这个时代已经开始礼崩乐坏
所以孔子一直不停地去推崇周礼
也就是西周时期所定的周礼
当礼崩乐坏的时候大道就开始隐了
开始失去了秩序
没有了礼乐的约束
人们开始不遵从周礼
自然秩序就会变得混乱
所以春秋和战国时期是非常乱的时候
那个时候的礼乐在某种程度上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法律
当人们没有了礼乐的约束开始不遵礼
这个时候势必会失去秩序
所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都已经各失其位天下必然大乱
那么受苦的还是黎明百姓
所以孔夫子的一生都在推崇周礼
为的就是维持好人伦的秩序
不至于天下大乱
可是依然出现了礼崩乐坏
所以孔夫子一直在说周礼的重要性
到了我们今天也是一样的
我们依然要去
重视文化重视传承重视礼乐重视法律
如果人人不遵守守礼
如果人人内在失去了道德修养
如果人人不遵从法律势必还是要失去秩序
导致社会混乱的
那我们再来延伸一下
在一个企业当中不是如此吗?
我们在一个家庭环境当中不是如此吗?
如果在一个企业当中没有了礼没有了法
没有了公司的规定
如果内在都缺少了仁德
公司的秩序会不会乱会不会出问题呢
所以我们去观察一个企业
当一个企业人人都不守规则不守礼的时候
做事情都是
相互顶撞互相争吵互相抱怨的时候
人人外在是不守礼的
内在对工作没有了诚意没有了敬畏
彼此没有了仁爱之心
上不好仁下不好义
我们表现出来的又失去了礼
没有了分寸没有了规矩
这一个公司就面临着结束
必然会走下坡路的
一定是一片混乱
在一个家庭当中也是一样的
如果在一个家庭当中
如果互相彼此没有了爱没有了感情
彼此的相处也没有了礼
说话都是争吵都是抱怨
一个家庭离结束也就不远了
所以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道理
我们内心有仁德外在有礼
是在维系着某种秩序
这种秩序一旦被打乱
任何一个环境就开始乱
乱接下来就意味着这件事情结束了
一个朝代当天下大乱的时候
这个朝代就结束了
一个企业的内部如果乱了
这个企业就意味着结束了
一个家庭如果每个成员之间都乱了
也就意味着结束了
个人体悟:
俗话讲: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都是让我们约束自己让自己少过失
当一个国家没有了国法
一个家庭没有了家规
一个人内在没有了仁德外在没有了礼
一定会乱
这个时候道就会隐
人就会痛苦迷茫
因为内心没有了光明
人就像生活在了黑暗中会畏惧害怕
当国家政治清明礼乐完备的时候
天下是一片祥和的
百姓是其乐融融的
这也是孔夫子心中的大同世界
比如一个企业没有企业文化
靠外在规章制度稳定企业的发展
是必不长久的
如果企业的员工缺失内在的道德修养
不明
这个时候就会向外求
指责抱怨她人会有委屈的感受
因为她们相互还在争论是非对错
不懂得仁爱包容理解
当我们有了一颗仁心?
自然就会注重她人的感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