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乐文化发达的国度,礼方面就有三部

白癜风偏方快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921/4699279.html

礼乐制度的内容及兴衰

中国是礼乐文化发达的国度,礼方面就有三部重要文献,称“三礼”,其一是《仪礼》,相传为周公所作,也有人认为是孔子及其弟子完成,还有人认为是秦汉时期的学者所作,其礼仪制度是周朝的,但后代制定各礼乐制度时一般都以此为圭臬;其二是《周礼》,记载周朝政治制度以及相关的礼仪与习俗,内容十分丰富,分类也很精细;其三是《礼记》,成书在汉末,至唐尊为经典。

内容较之《周礼》还要丰富,既有详细的日常生活礼节、孔子言录,更有系统的儒家论文如后来单独成篇的《大学》、《中庸》等。先秦所传“六经”,到汉朝,遗失了《乐经》,仅存《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不过《礼记》中有一篇《乐记》,从中可以考察出先贤们的“乐教”思想,以及“乐”与“礼”在教化人民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雅正的音乐可以正风俗、明人伦。

(一)礼制的内容

从先秦儒家思想出发,班固将“礼乐”归于“四政”之中,即“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由于周公制礼乐的传说深入人心,后代都在制定礼乐之时奉周礼为圭臬,遂产生一系列礼乐典章与文献,秦朝有《礼》(六经之一),汉代亦有《礼》,至唐朝确定“九经”,将先前的礼乐典籍归为《仪礼》、《周礼》、《礼记》等所谓“三礼”,其中有四个方面的“礼仪”最为重要:

嘉礼:嘉礼是有关宴请、婚嫁、冠冕、宾射、贺庆等喜庆的礼仪,其目的在于和睦人际关系、沟通人际情感等;饮食礼既有族内兄弟间的,旨在“亲宗族兄弟”,又有皇帝赐宴,大宴群臣,以密切君臣关系。

2.宾礼:宾礼是指国家、朋友或宾客之间交往的礼仪;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必须是有来有往,“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国家之间,最主要是“朝觐”和“会同”,“朝觐礼”是指诸侯或藩属国向皇帝述职,确定他们朝觐的次数等,而“会同礼”则是指“四方会同,六服来朝”的大典礼,天子与诸侯祭拜日月山川诸神,礼毕赐宴,赏赐诸侯等。

3.军礼:军礼是指军队出征讨伐敌人之前所举行的礼仪;军礼既有出征前的祭祀礼,祈求神灵和祖先保佑,又有誓师礼,鼓舞士气;还包括阅兵、狩猎、军事工程奠基等礼仪。

4.凶礼:凶礼是指发生了瘟疫、灾荒或丧葬所举行的礼仪;国家在发生了瘟疫、灾荒等天灾之时,要进行救济和赈灾。同时,根据死者不同的等级和爵位,举行隆重的葬礼。这一方面,后世大多遵守周礼的礼仪,中国厚葬之风历史悠久,因为国人一般据此评判后辈是否孝敬父母。

(二)乐制的内容

“乐”原本产生于民间,它最能反映和表达普通人民的情感,中国的先民很早就知道音乐对于统治人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也为历代统治阶级所高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