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是老祖宗通过自己对生活的一种总结个感悟,其中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其实很多时候,俗语不仅仅适用于古代,现在听起来,同样有道理,俗语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警示,虽然有些俗语已经被社会淘汰,可是至今依然保留下来了很多俗语,是经过了生活的考验,被人们验证后口口相传而来的,其实俗语可以说是话糙理不糙。
我们知道古人的生活和我们现在是不一样的,古时候,女子是很少到外面抛头露面的,所以遇上一些民间活动,女子才会有出门的机会,为此,古人还特地总结了一句俗语:“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观灯”,鞭春和观灯是什么意思,老祖宗为何会有如此一说?其实鞭春是一项特色传统民俗。立春日或春节开年,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传统民俗语文化的重要内容。
所以鞭春可以说是民间的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大家都会有感受,活动期间人就会比较多,这个时候,就容易发生一些口角,碰撞,哄抢,有可能会影响邻里关系,观灯也是古代的一种民俗,逢年过节的各地就会举办一些赏灯的活动,观灯时人流如潮,女子们在其中易生是非,尤其是很多女子会借着观灯寻觅自己的白马王子,所以人群混杂中难免会惹出事端,对女子的名声也是不好的。
古代封建礼教下,有女子行为的要求更为严格,观灯活动中,人多拥挤,所以对于女子来说会很不方便,其实古人也是以此来告诫后人,做人做事,要注意分寸,注意安全,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自身的行为才召来了是非的,我们应该对自身行为有所注意,做事的时候,注意分寸,把握尺度,尤其是有时候得学会避嫌,不要因为贪图一时之乐,给自己招惹麻烦。
其实对自已进行约束,对自己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古人说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观灯,我们更应该严以律己,其实现在有很多场合也是我们应该少去为好的地方,娱乐了可以的,可是必须根据自己的身份去判定什么地方该去,什么地方少去,比如说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酒吧,迪厅,网吧等等,可以去游乐,可是必须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还是少去为好,毕竟人多是非多,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可能我们就是对自身的行为约束的太松了,所以很多时候,才会发生很多意外的事件,我们应该学习老祖宗,对自身学会约束,做事懂得分寸,同时把自身的安全放在首位,很多时候,是因为自身的原因带来了麻烦,学会保护自己是很重要的。
古人认为:“好男不鞭春,好女不观灯”,如果放在现在,大家认为好男和好女不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