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古代的君

统治者的称呼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天子”之说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汉朝之后开始广泛地用来称呼最高统治者。

天子的含义

从三皇五帝开始,直到夏商周,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皇五帝时代,最高统治者称为“帝”,比方说黄帝、炎帝、尧帝等。“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远古时代,人口稀少,生育为重,“帝”这个称呼更多的意味着责任,要保障部落宗族活下去、兴旺下去。

夏、商时期,君主的称呼,一般是前面加朝代名,后面加字,比方说“夏启”“商汤”。

商朝时期,“王”子慢慢出现了。“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王”这个称呼显示出的是能力,说明生存繁育已经不是最高追求了,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

周朝的最高统治者们开始正式使用“王”这个称呼,比方说周文王、周武王等。《周礼》定下来后,不同的等级开始有了固定的称呼。

春秋战国,礼坏乐崩,为了加强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天子”二字出现了。

为什么要用“天子”?

夏商周时期的诸侯们,为了强调自身统治的合理性,总是把自己和黄帝联系起来,比方说自己是黄帝第N个儿子的第N代后裔,看《史记》就会发现,很多诸侯国的君主往上追溯的话,都是黄帝。

大汉开国皇帝刘邦,是平民出身,这是谁都知道的事,为了强调自己统治的合理性、便于统治,开始采用“天子”称呼,意为天之子也。

中国人信天命,信老天爷。现在是老天爷的儿子来统治大家,就没人敢造反了。

“天子”的称呼和西方世界“君权神授”的说法差不多,都是用来糊弄平头百姓的。为了强调和平民百姓的不同,历代统治者从出生到死亡,都有一套专门的说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