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江山终成空,哪怪烽火戏诸侯

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今天的洋眼看历史。既然今天是我的洋眼看历史的第一期,我就有必要解释一下这个名字的由来,很简单啊……因为我的名字里面有洋,而洋在我们汉语当中又是一个表意非常丰富的字儿,就去了这样的一个名字。

作为洋眼看世界的第一个系列,我觉得就从咱们中国最热血的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说吧,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说一说当年叱姹风云的春秋五霸。

说到这春秋五霸,我们就不得不介绍一下春秋时期的由来。在春秋之前,我们中国是在西周的统治之下的,在西周时期周天子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通知,就实行了大家都很熟悉的分封制,也就是将自己的国土分成若干块儿,让自己的通行亲族和功臣姻亲去统治,虽然各诸侯国拥有远高于我们想象的自治权,但是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似乎也就是唯一的地方管理体制了,毕竟当时一条政令传到中央最快也要半个多月,慢的可能半年也到不了,这样一来直接的统治在当时也就只能是在想象之中了。为了控制诸侯,周朝还实行了约束贵族们的礼乐制度,这礼乐制度就规定了贵族们的权利与义务,对于维护周的统治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于这个周礼在当时具有多么威严的地位,我用一个例子就能说明。说这孔老夫子当年在鲁国实际上官至司空司寇,这可是挺大的官了。但是当他听说当时的权臣季孙氏违反礼制,在家使用了天子才能使用的乐队规格,就给大家留下了那经典的一句话“是可忍,孰不可忍”,随即辞官离开了鲁国开始和徒弟们周游列国,当然也可能是老夫子气性大,反正从这点我们就能看出周礼在春秋时期都不能被侵犯何况在西周呢?当时就有如果诸侯不朝贡天子,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我们可以看出周礼作为贵族们的行为规范,可绝对不像我们都曾经遵守过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的温柔,甚至可以说其强制性堪比法律。

但是不管是分封制还是礼乐制他们能够得以实施都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周王室必须强大,毕竟各路诸侯所拥有的实力要想给周王室带来一些麻烦还是措措有余的,但是为什么西周为什么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证自己的分封制的稳定呢,相信这和西周王室实力的强大是分不开的。但是一旦哪天周王室的实力衰落了,这情况可就不一定了。说这西周的天子之位传到了周幽王之手,相信有历史常识的朋友们就会意识到这哥们是西周的亡国之君,而且从这幽王的谥号幽就能看出这幽王在历史上还是以批评为主的,毕竟壅遏不通曰幽,意思就是这哥们在位期间迷迷糊糊的。当然这哥们儿名字也特别有意思,叫姬宫湦,你想想这鸡公能生出个啥玩应,当然这周朝国姓姬,也就有很多人的名字很有意思,这姬宫湦实际上真的没啥,毕竟在周初立下汗马功劳的周公一名旦,我觉得谁也没有姬旦同志来的尴尬。咱回归正题,继续说这姬宫湦,还是称呼他为幽王吧,哎?这个时候加上的这个吧怎么这么别扭呢?重说,还是叫他幽王好了,说这幽王在位期间,利国利民的事儿都不擅长,祸国殃民的事儿做得溜到着呢,沉迷女色,单好一妃子褒姒,可能啊,这褒姒曾经有过那难以言说的过去,心里啊多少有点阴影,不爱笑,活脱一冰美人。这可就激起了深深爱着她的幽王的保护欲,说这美人儿不笑,她是不开心哪,我怎么能让我深深爱着的女人不开心呢?但是怎么能让美人儿笑呢?幽王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终于有天想到了!我这样,我把镐京的烽火点起来,各路诸侯一看我这国都出了问题,还不倾全国之力前来救援啊,美人儿一定好看这个。这幽王也是行动派啊,绝不拖拉,把烽火给我点起来!这烽火一点,各路诸侯一看,可真是慌了,倾全国之兵以最快的速度奔向国都,但是到了国都,诸侯们是面面相觑,说好的敌人呢?丢啦?这国都城门之上只看见两人哈哈大笑,一人是这褒姒,你看这群傻缺,耍他们呢还真信,另一个就是这幽王,嘿嘿,美人儿笑了。这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烽火戏诸侯。说这一戏诸侯之后,幽王这是抓住了讨好褒姒的绝招了,这烽火可是接二连三的点,今儿个美人儿过生日,点一个,今儿个是我和美人的纪念日,点一个,今个儿有点儿啥事儿呢?我就想看美人儿笑,点一个!这幽王点烽火的次数是越来越多,但是来的诸侯可是越来越少,说者诸侯一看烽火来了,还去吗?陪妃子玩儿呢吧,嫣然这烽火戏诸侯就是小时候咱们听的另一个故事的原型,狼来了。不过这烽火戏诸侯还不足以至西周于死地,真正让西周出现不可挽回的统治危机的实际上是幽王和褒姒的另一个作死行为。说这褒姒深知自己这么得宠,作为王后的申后肯定恨死自己了,这幽王肯定要走自己前面儿,假使幽王驾崩,王后的儿子当时的太子宜臼可就成了周天子,那还有我的好啊。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我先找幽王。这褒姒就找到幽王,跟幽王说,大王您看,咱来的感情好不,幽王肯定说好啊,褒姒又说,那您想不想咱们的感情可以万事万代的延续下去啊,有望必须说想啊!

哎……这机会来了,褒姒顺水推舟说到,那大王不如这样,您啊封咱俩的儿子伯服做太子,您说不管以后咱俩谁走前面了,这天下都还是咱俩的血脉在掌控,这不就延续了万事万代吗。幽王一听,有理!想也不想的就废掉了当时的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这可就破了周从成王就开始使用的宗法制,这宗法制实际上是之前的世袭制的一个补充,世袭制只是用血缘为纽带进行王位传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有血缘是男的就成,这制度看似合理但是内含bug啊,最重要的就是那个年代没有计划生育,一代君主故去,说这儿子有很多,是不是得搏一搏,弟弟呢也有很多是不是也得搏一搏,最重要的是这故去的君主,既是父亲又是哥哥,您说是不是还得搏一搏,所以啊,那时候每次君主的权力交接都是一次血雨腥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王室实行了宗法制,也就是说从宗法制执行的那一刻,能够直接传宗继统的就只有嫡长子也就是正室的大儿子,至于嫡次子还有侧室们生的庶子们就只能降一级去继承。这样一来约定俗成,就稳定了周的统治,没想到这几百年的传统叫这周幽王一个因为爱情化为了乌有。这废后废太子的举动自然是引起了诸侯们的一片哗然,其中反对声最强的就属这申后的娘家,她的老父亲申侯。我们从这名字就能看出来这老爷子地位也不是特别高,毕竟中国古代的爵位序列是公侯伯子男,身为国丈才是第二级多少有点儿低,但是人家也有封地也有实力,更重要的是老爷子误会了,说这我姑娘和外孙到底做了啥事儿能让天子那么坚决的把他俩给废了,不对啊,这事儿应该是冲我,你看着接下来就该废我了。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不行我得反,但是我打不过王室啊,咋办呢?对了,有招了,这西边有支少数民族,叫犬戎我可以借他们的手保我的封地也替我姑娘外孙出那口恶气。说干就干,申侯就将犬戎引入了镐京。这下好了,真的外族来了,快点烽火!各路诸侯看了烽火先是一愣,啥情况啊,今天又想庆祝个啥,反正我不想陪他的妃子玩儿,纷纷视若无物,无人理睬。犬戎攻破了镐京倒是成全了幽王,褒姒,伯服一家三口,那真是生生死死在一起的。当然,也不是没有诸侯到镐京救驾,秦郑晋等诸侯还是帅兵前去救驾,可是过了多长时间大家也就能想象了,你想啊,地处西戎的秦都到镐京了,得多长时间啊。各路诸侯救幽王和伯服是不可能了,但是前太子宜臼倒是活得好好的,毕竟这犬戎是他姥爷给引进镐京的。于是乎诸侯们就帮助太子迁都洛邑,这东周就建立了。

尽管说诸侯们此时对宜臼还算客气,但是毕竟这东周政权是诸侯们拥戴才出现了,周天子的权威可就一落千丈,各路诸侯群龙无首,就有了之后咱们一一道明的春秋五霸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