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万物,有盛必有衰,古话是这么说的,确实有点不敢驳斥,但仿佛又不全然如此。说盛衰跟本文主旨有关,所以先点一下。
说起巴黎,自然想到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凯旋门;说起伦敦,自然想到大本钟(新称:伊丽莎白塔);说起北京,自然想到故宫;说起上海,自然想到东方明珠...它们是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历史记忆,也是一个城市过去或现在荣耀的产物和见证。
有句话是这么调侃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当然也有搞笑段子手改成:一代更比一代浪,这里就穿插个笑。有盛有衰是自然,城市亦然!曾经的汽车城,现在的美国铁锈带;曾经的古都西安,现在的西北一城;曾经的欧亚中心,现在的伊斯坦布尔,连大名“君士坦丁堡”都成为历史教科书中的曾用名。曾经城市的辉煌不复在,残垣断壁也罢,富丽宫殿也罢,因盛而生的标志,在城市走向落寞的岁月,成了这些城市曾经繁荣昌盛的荣耀见证跟历史遗存,它们统统成为城市的记忆,又成了后人对城市的缅怀。
时代总是孕育它的宠儿,如此喜新厌旧。东方明珠拔地而起,是改革开放号角下的产物,上海迎来了她新的城市辉煌,证券交易所、浦东新区、洋山港、东方明珠、魔都、3万亿GDP,这是她如今的荣耀和成就,它像一个夺门而出的孩子享受着“时代”的恩赐,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前辈们的辉煌,如今艳压群芳,璀璨夺目。上海的荣耀说来也只有一个能支撑,那就是GDP。请不要说什么历史的底蕴或者文化的滋养,有钱的受了教育叫绅士,光有文化的是被人嘲弄的“孔乙己”,论文凭来说,孔乙己放到如今是绝对的高级文化分子,你我都不可能考个秀才,太难了!如果还有人质疑对上海的“中伤”之言,读一读《儒林外史》,金陵为都万事兴,文人俊友兴寺音,编钟古乐行周礼,盛世盛世,年方三四十,举人秀才穷书生,踪迹难寻,文风休再提起,寺草杂生,盛景如人去,空留香木灰。
曾经金陵,南方的一柱擎天,说文论武,还是一个大财主,财尽而文衰,说来荣耀在诗中,提哪个标志代表,却要绞尽脑汁来想。
城市之兴,在经济又可不在,但起码得有个支柱才行吧,这个支柱必须是城市的第一代表、第一名片、第一标志。宜兴,紫砂壶;六安,毛坦厂中学;哈尔滨,美女;北海,传销...特色,得在全国叫出响来,才立得住身板。
城市,外在都是千篇一律,无非你的楼高点,我的矮点,反正都是水泥沙子盖起来的,关键是内核!你拿什么在全国立足,GDP可以,兵马俑也算可以吧,好学校可以,出美女不知道算不,反正总得有一样吧,别出去了,人家问你是哪哪的,自己都没法介绍,只好说,我是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古的。
没有标志的城市,没有荣耀,只有财政赤字,满满的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