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手足癣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自古以来,中国往往是以文臣治国,这也就导致了从古至今乃至是现在,都有一种“推崇读书人”的现象,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不是说说而已的。甚至一直都还流传着这么一句俗语“刑不上大夫”!那么这句话究竟出自何处?又是何意呢?其实这句话原文是这样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其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周礼》。意思就是说:平民老百姓没有资格接受礼遇,而士大夫拥有特权犯罪了可以不受刑。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大夫”这个职位,首先肯定不是现在医生的意思。其实“大夫”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官衔的一种。春秋战国时期,官的等级分为卿、大夫、士三个级别。在当时,如果是官员犯错时,是有非常大的特权的。所谓“刑不上大夫”,就是说哪怕是大夫犯下过错,触犯刑法,当时也是不允许官府对其用大刑的。比如老百姓如果杀了当官的,那就是杀头的大罪;如果是皇室中的成员或者是官员杀死了百姓,就有可能只是“杖责五十”这样的惩罚就能了事。可见当时的社会还是非常具有阶级性质的。那么所谓的刑不上大夫古人就真的做到了吗?其实这也不是必然的。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争取人才,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大度,简直就是求贤若渴,所谓战国四大公子养“门客三千”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在那个时候,“大夫”的地位绝对是历朝历代以来的巅峰时期了。但是随着王朝的统一,慢慢的“大夫”的地位便开始下降,已经不可能再拥有着以前至高无上的地位了,毕竟统一之后的王朝所谓的“大夫”可以说是非常充足的,当时的读书人也是最多的,当“供过于求”的时候,“货物”可能就会慢慢的不再那么值钱了,就是这么个道理。就比如秦国丞相李斯,位极人臣,当时他为秦始皇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而且还是秦始皇儿女亲家。秦国建立之初,律法便是主要由他所制定,但秦始皇死后,他被赵高陷害,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所受的酷刑都是李斯自己发明的,受尽酷刑在咸阳被腰斩,而且还被灭了三族。再比如大明初期的方孝孺,作为建文帝的老师,当时大儒宋濂的得意门生,自身的建树也可以说达到了顶峰!但是却因为站位建文帝,至死不从明成祖朱棣,最后甚至还被残忍的诛灭十族!完全是开创了历史的先例,令当时大家是张目结舌,难以置信!所以说所谓“刑不上大夫”也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在未触及皇帝乃至权贵底线的时候,这句话是有一定用的,但是一旦触及到不能涉及的某种底线,这句话也仅仅就是句空话而已,甚至还有不少被先帝赐下“免死金牌”的家族因为犯错而被灭族的呢,更别说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了。当然,我国古代也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思想,可是几乎我们是从未见过的,虽然封建统治者对于官僚家的那些浪荡公子有时候也会给予惩戒,但是你见过哪个敢去处决皇子呢?所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其实也只是一句空话,只是为了愚昧百姓,更好的治理国家罢了。所以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只是一种说法,但是其实是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贯彻实施的。不过我们也可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古代那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其实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所以说还是现在的好,人人平等,百姓都有着自己的权利,这才是真正的平等和自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