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www.csjkc.com/yydt/m/637.html大家好,我是孔西妹,今天给大家说说中国古代史书,纪事本末体,三大史体以外的重要史体。纪事本末体是记载历史事件的始末的一种史书体例。这种史书形式源自我国最古的史书《尚书》中专记地理的《禹贡》等篇。不过,记事本末体作为一种独立的史书编纂体例,发端应是南宋史学家袁枢改编《资治通鉴》而成《通鉴纪事本末》一书。袁枢喜读司马光《资治通鉴》,但是该书部头宏大,内容浩繁,且为编年体,事不连贯,难以卒读。因此,袁枢融会贯通,另谋新编,将多万字的《资治通鉴》打散了重编,按照依事立目的原则,把有关文字资料抄录编在一起,不仅史实材料完全取自原书,而且文字也一字不改地完全照录,最后汇列为个事目。每一事目按时间顺序进行有头有尾的详细叙述,标题都能准确概括全篇主旨,言简意赅,字含褒贬,不冗不漏地表现了《资治通鉴》原著的精神。袁枢对《资治通鉴》的改编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由于他的改编工作独具匠心,创立了一种新的史学体裁—纪事本末体。纪事本末的优点是以事件为中心,标题立目,独立成篇,各篇又以时间为序进行编写,内容集中,简明扼要。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始末经过,通过这种记叙,一目了然。这样既可避免纪传体史书的重复记事的缺点,又可避免编年体史的散碎割裂的毛病。这种史体明白易读,对一般读史的人十分方便。梁启超十分赞赏袁枢的发明创造,所谓“善抄书者可以成创作”,就是指袁枢这种“提要钩元之功”。在唐朝以前,史书体例主要是编年、纪传两种,《春秋》创编年,《史记》创纪传。编年、纪传各有优劣短长。编年记事,事件年月,脉络清晰,是其所长,但流水账式的记录,使重大事件分散记录在不同的地方,零散割裂,是其所短。纪传体容量大,记事详赡,对历史有很强的综合表现力,是其所长;然而,人物事件分散复出,不求年月,先后失序,是其所短。要简明扼要地弄清历史事件,非纪事本末体莫属。自袁枢创立纪事本末体以后,立即产生重大影响,受到史学界的欢迎。在袁枢之后,接踵而至者代有其人,推动了这一史体的发展和繁荣。明代陈邦瞻撰有《宋史纪事本末》、《元史纪事本末》,清初谷应泰主编《明史纪事本末》、清末魏源著《圣武记》等等。纪事本末体史书逐渐形成了从上古到清代的一套完整系列,俨然与纪传体正史和编年史鼎足而三。中国史书体例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在编年、纪传和纪事本末体三大史体以外,另有一些重要史体独辟蹊径,异军突起,渐成体系,成为史学百花园中争奇斗艳的一朵朵奇葩。这里介绍的其中比较重要的两种:政书和方志。1.政书“政书”这一名称是清代修《四库全书》时开始使用的,古称典志体。政书是指专门记述历代王朝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具有资料汇编性质的史书。有的“政书”是把古今制度贯通联系起来编写的,如唐朝杜佑的《通典》、南宋郑樵的《通志》和元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有的“政书”是把某一朝代的制度分门别类撰写的,如《唐会要》、《五代会要》等。有的“政书”是某种制度的原始文件汇编,如《唐律疏议》、《宋刑统》等。我国现存最早的“政书”是唐代史学家杜佑编撰的《通典》,是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述典章制度的大型百科全书式的通史。全书卷,以事类为中心,以时间为先后编写,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八门。全书取材严谨,脉络清晰,分类编撰,条贯古今。这样完善的编纂体例,为我国典志体开创了先例,为史学创立了一个新的史体。《通典》成书以后,典志体史书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出现了“十通”蔚为壮观的局面。《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合称“三通”;清代接修“续三通”(《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又为本朝修“清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民国初年刘锦藻修《清朝续文献通考》,上述诸书合称“十通”。十部政书成为系统,记述了从远古至清宣统三年《年》数千年的典章制度,内容浩繁,贯通古今,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2.方志方志这个名称,语出《周礼·春官》“外史掌书,外令掌四方之志,掌三皇五帝之书”。方志以行政区划为单位,记载该地区各方面情况的综合性著作,以地理沿革、道里、山川、州县人口户籍、贡赋物产、风俗民情、方言、古迹、人物为主要内容,可以看做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尚书》的《禹贡》篇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篇完整、系统的自然地理说明书。《汉书·地理志》开创了全国性区域志的体例规模。流传至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方志只有晋朝常瑰著的《华阳国志》。《华阳国志》在编撰方法上,把历史、地理、人物结合起来,采用地理志、编年史、人物传三种体裁来写,有分有合,浑然一体。这是我国方志编纂史上的一个创举,奠定了后世方志的编纂体例。隋唐两代,方志学进一步发展完善,唐朝宰相李吉甫纂修的《元和郡县志》,是流传至今最早而又最完整的地方总志。宋代方志的编纂特别发达,有百余种。全国性总志有:乐史《太平衰宇砂、王存《元丰九域记》、欧阳态《舆地广记》、王象之《舆地记胜》、祝穆《方舆胜览》等;区域性的方志有:范成大的《吴郡志》以及乾道、淳枯、咸淳三朝所撰《临安志》等等。元明清是方志发展的萦荣时期,产生了以宏博见称的全国性区域志——《大元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这一时期,从“朴央到地方都设立了修志局。各行省、府县都在修志。方志史书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可为我们提供正史以外丰富多样的可靠研究资料,也为我们研究区域性问题,开发地区经济提供了历史性依据,是我们认识国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不可缺少的珍贵资料。除了上述政书、方志以外,中国古代史体还有史评体,如刘知几《史通》、章学诚《文史通义》等。这些史体在中国传统历史编纂学中都有一席之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