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医事制度是怎么样的

公元前年,周武王率领军队攻入朝歌,纣王兵败自焚,武王取而代之建立了西周。那一年距离今天已经过去了多年,实在太过遥远。人们只能从出土的文物和历史文献中寻求周朝留下的痕迹。

在周朝,青铜器的制造技术简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除此之外,周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比殷商时期要进步了很多。

那么,周代的医疗是什么样的呢?那个时期的医事制度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周代医事制度。

一、巫医一体

“医事”一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历史文献《周礼》中。《周礼·天官》记载,医师就是要负责医疗,通过使用“毒药”来治病。这里所说的毒药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毒药,而是指草药,因为古人认为是药三分毒。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在各方面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整个社会文明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个时期,远古先民基本上都是住在山洞里,过了很久之后才学会盖房子,有了固定的居所。

根据考古成果来看,当时人类的食物基本上都来源于植物果实或是打猎捕鱼,直到人类学会生火后才开始尝试把食物烹熟来吃。到新石器时代,人类文明中出现了农业。人类开始尝试农耕,并探索农耕的方法,制造农耕工具。

整个发展过程都是非常漫长的,在这一阶段,人类整体的医疗水平都比较低下。考古学家们曾根据考古成果推断,那时在中国生活的远古先民平均寿命仅仅才15岁。

因此,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人类对医疗和疾病的认识都非常模糊。那个时候,人们还不能对“生病”这件事进行科学解释,他们将生病的原因归结为超自然的层面。所以,在这个时期,人类将“巫”和“医”的概念混杂在一起。

当时的人类认为,巫师可以和上天进行沟通。当巫师做法后,人身上的病就会痊愈。在现代,人们把巫术当成封建迷信。但是在原始社会中,巫师的地位非常高,远超现代人的想象。

在文明萌芽的时期,巫师是人类中为数不多具有知识储备的人。他们不仅是人人崇敬的知识分子,还在政治活动中具有一定的权威。

《说文解字》就曾记载过一个叫“彭”的人。他的身份本来是巫医,但是因为他医术高超,功德可以和商朝宰相伊尹相提并论。所以他在死后不仅可以位列商朝先王的祠堂,还可以享受等同于商朝先王规制的祭祀。

这条记载足以证明当时巫医地位之高。

对于当时的巫医来说,还没有成形的医疗理论。因此,他们只能通过实践去总结经验,另一方面再将这些经验应用于实践,总结成理论。这就是我国最早的中医。

巫医分离

到周朝时期,巫医逐渐分离,这一点我们在《周礼》中已经得到了证实。《周礼》记载,“巫祝”这个官职被划分到了“春官大宗伯”里面,而医师这个官职则被划分到了“天官冢宰”之中。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确定“春官大宗伯”和“天官冢宰”的详细情况,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巫师和医师已经被划定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官职。很明显,在这一时期,巫术和医术分离了。

这背后的原因大致有两方面。第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可能人们发现巫术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第二,随着医疗实践的发展,医疗理论体系逐渐形成。这些都为巫医分离创造了条件。

医术自此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不再依附于巫术而存在。

那么,《周礼》对于当时的医事制度是如何记载的呢?《天官冢宰》那一卷中记载道,医师这个职位有上士两人,下士四人。医府有两人,医史有两人,医徒有二十人。

由此可见,当时的医疗已经具备了一定规模的组织形式。在这个组织中,有的人负责政令传达,有的人负责治疗疾病,有的人负责资料的整理和记录。

在这些人当中,医师是他们的管理者,所有人都要听从医师的指挥。

《周礼》中还记载道,当时的医学不仅从巫术中分离出来,还分成了不同的医科。《周礼》中一共记载了四个医科,它们分别是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在这些医科中,食医的地位是最高的。

《黄帝内经》认为,上古之人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认为最厉害的医生并不是那种治病很厉害的医生。而是在疾病尚未表现出症状时就已经意识到的医生,食医正是这样的存在。

因此在周朝食医要负责周王的所有饮食,有一点像我们现代的营养师,但是古代的食医身上具有我国传统中医的特色。他们不仅会根据营养搭配来为周王定制饮食,还会严格根据四季变化来对饮食计划进行调整。

因为在我国传统中医的观念里,人和自然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当天气发生变化的时候,人的身体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所以人应该要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饮食也是其中之一。

医院中治病的内科医生差不多,他们除了要负责治疗万民的疾病外,还要将那些没有治疗成功的案例总结记录下来。他们要针对病患死亡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将这些写在报告中交给医师浏览。

在那种医疗水平还不发达的时代,这些经验对当时来说是十分宝贵的,有益于一代又一代医师从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

疡医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外科医生,但是这并不是只他们的治疗手段相似,而是指他们的治疗范围相似。疡医要负责治疗肿瘤和骨科之类的疾病。

兽医就不用多说了,就是治疗动物疾病的医生。在那个时代,兽医也是非常重要的。周朝也正处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动物在农耕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兽医也要和疾医一样对死亡病例进行记录和分析,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刚才我们已经提到过,疾医要治疗万民的疾病,历史学家们对疾医的治疗范围进行了讨论。有的学者认为疾医只负责治疗王公贵族的疾病,有的人学者认为,疾医同时治疗王公贵族和贫民百姓,只是更偏重后者。

但是,如果疾医负责治疗万民的话,那么哪里去找这么多的医生呢?根据我们上文提到《周礼》中对医官数量的记载来看,很有可能是达不到这样的程度的。

针对这个问题,梁峻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疾医负责治疗万民中有疾病的人,而王公贵族的疾病则由医师中的上士来治疗。这也是为什么医师中要分上士和下士。

总之,在疾医治疗范围的问题上,学者们看法不一。《周礼》中并没有明确记载王公贵族的疾病由谁治疗。这可能是由于王公贵族的地位较为尊贵,所以不适合在文献中提及。

况且,《周礼》中也提及到食医负责周王及王室的饮食,可能食医也具有很高的治疗水平。

此外,《周礼》中对医师的等级进行了划分。显然,上士的地位要比下士高。我们可以据此推断,这些等级划分可能和这些医师的治疗对象的地位有很大关系。这些医师可以依靠自己的治疗水平和治疗成果得到晋升的机会。

由此看来,周朝的整个社会对于医疗和医事制度都非常重视。这从医学的分科和医师等级的划分中都可以看出来。

周代医疗场所及医事考核标准

年终考核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早在周朝,医疗组织中的成员就要接受年终考核。对于医师来说,考核结果等级分为五种。考核的内容就是这一年来医师的治疗成果,如果能够全部治疗好,那么医师就可以达到“上”的等级评分。

如果在一年的治疗中失误四次以上,那么医师就会得到“下”的等级评分。这些医师的年终考核等级和他的福禄息息相关。

有的人也认为,这个治疗好的标准也不一定就是要让病患完全痊愈,可能还包括预后良好的情况,以及医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表现。

学术界普遍认为,周代是医事制度的开始。在这个时期,医术正式地从过年巫术中分离出来,并形成了独立的组织机构。不仅如此,整个国家对医疗及其工作人员都十分重视。

虽然医师的地位可能不如商代时那么高,可以和宰相相比。但是周代医官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他们可以直接接触到周王室的成员甚至是周王本人,而且他们也在周王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周礼》来了解当时周代的医事制度,还能从这些历史记载中探究当时人们的中医思想。这也为我们现代人研究古代中国的医疗水平提供了参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