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三星堆“上新”在今年成了热门话题,提到三星堆遗址,我们都会想到那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纵目人像、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面具等,这些文物让我们更了解多年前古蜀人的生活和图腾信仰,神鸟如日,神树通天,证明了黄河流域并非中华文明唯一发源。除了我们所熟悉的青铜文物,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盛酒的陶器,这说明几千年前古蜀人便会用粮食酿酒,千年前的生产力当然没法和今天比较,需要用到很多粮食的酒醋都堪称“奢侈品”,既然有用来酿酒的多余粮食,说明古蜀人的农业水平是比较高的。那么古蜀人平时都会吃什么呢?他们的主食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中国人的主食自古就有“五谷”之说。郑玄注《周礼》时写道:“五谷,麻、黍、稷、麦、豆也。”这里面是没有提到稻谷的,但赵歧注《孟子》却将稻谷列入五谷,他总结的五谷分别是:稻、黍、稷、麦、菽。稻和麦我们最熟悉,菽,就是豆类,而黍去掉壳就成了黄米。稷的地位最特殊,在古代被当做百谷之长,通常认为是粟(小米),据《尔雅正义》,稷在北方就是谷子,它产的米就是小米,这可能跟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有关系。像《礼记》这些古籍,都将社稷与国家划等号,这说明在古代农业对国家而言无比重要,毕竟吃不饱肚子,人心会思变,参考中国历史上无数场农民起义就知道。再说回三星堆遗址和古蜀文明,现在考古研究已经发现三星堆的遗址群年代不一,约在公元前年至前年,如果按照神话传说,“五谷”都是中华人文先祖炎帝神农氏发现种植推广的,那这些谷物进入古人的生活应该是在年前,但这和考古发现又不符。什邡桂圆桥遗址是成都平原被发现的年代最早新石器时代遗址,比三星堆一期文化还早,很可能是三星堆文化源头,而专家们曾发现,多年前在此生活的古蜀先民主要种植耐旱作物,所以我们可以据此猜测,那时候的四川人并非全部“土著”,有些是从北方迁过来的。但是成都平原种植旱作植物不太适合,于是,当时的古蜀人将目光转向其他植物。三星堆文化,第一期又称“宝墩文化”,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的宝墩古城,通常认为是古蜀国开国时的都城,比三星堆古城年代更早,而专家们在宝墩遗址的土壤中发现了稻谷、粟和黍。三星堆遗址中发掘过程中也发现了这3类农作物,而且有个共同点:稻谷占比都要高于黍和粟,这说明约年前古蜀人就开始普遍种植产量更高的稻谷,把大米当重要主食,大米这种口感好,营养价值也高的食物,千年过去仍然是四川人甚至大部分中国人的日常主食!据碳14检测发现,古蜀人种植小米的历史至少在年前,稻谷要晚约年,而且三星堆文化时期,光种稻谷也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通过对当时的土壤样品进行浮选分析,专家发现,三星堆文化时小米的种植一度追上了稻谷,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稻谷还不够吃?原来,就算稻谷种植已经推广,但因为水患严重等自然原因,三星堆时期的古蜀人基于现实因素考虑,也逐渐增加小米的种植让小米充当“备用粮”。不光古蜀人会种稻谷,浙江余姚发现的河姆渡遗址年代距今约年到年,也出土了许多栽培稻的稻谷遗存,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的古栽培稻样本就更厉害,是目前已知世界最早,距今至少1.4万年!这说明我国古代的农业起源非常早,而且不止在黄河流域,南方同样是农耕文明的发源。作为古蜀文化的代表,三星堆遗址发现的稻谷碳化植物种子,证明了古蜀人不仅有着高超的青铜器冶铸技术,农业文明的发达也是不输给中原,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古蜀文化中心和中原文化有联系,但为什么商代出现了甲骨文,三星堆遗址却还未发现文字呢?民以食为天,解决了主食问题,古蜀人才会有时间去创造文化和艺术。三星堆遗址目前仅仅发掘了千分之二,或许“青铜的故事”、“主食的故事”后,“文字的故事”还要随着更多考古发掘工作进行才能讲述完整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