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光华,男,年生,北京大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曾留学日本东京大学,现为五邑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汉语史、古典学、古文献学、学术史、文化史等。发表学术论文60篇,个人学术专著两部。本文承蒙畏友萧旭教授提出宝贵意见,特致感谢。参考文献随文出注,文末不详列。详文参见,庞光华教授参与编撰李旭教授主编《清代八股文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年。撰写五篇八股文的译注。
庞光华《《八股文》研究》《诗》正人心,一言可以该全旨矣。夫诗言多矣,而括其旨则在“思无邪”之言。学诗者不可知诗教哉?昔者,夫子屡言诗,一则曰“兴于诗”,再则曰“学夫诗”,要皆明夫诗之可以分,而未言夫诗之可以合。日者,恐人之逐夫诗而诗之教人者不明,且恐人之泥于诗而人之求诗者又太凿於是。摘其语以示人曰“义必取其所能通”;而教祗曰“于其至正”。读诗者凡以得其要焉可耳。
古者主德之流传备陈于国史,而藏於朝者载君德于一时,颁诸学者,正人心于万世。虽问俗亦藉轩车之出而列褒讥以风世教。故《诗》不名史而名经。从来人心之蕴涤恒藉乎声歌而偕八音者,特器数之相求;奏三终者,必乐章之告备。故按节亦多未录之篇。陈善败以被管弦,则诗亦循声而入乐。夫《诗》三百篇,大抵化人心之不正以归于正耳。岂在多言哉?自吾论之,蔽以一言而已。
待续
庞光华《《八股文》研究》参考文献:
思,语气词,无实在意思。但据朱熹《诗集传》的解释,这里的“思”就是“情思”的意思。
《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集注》:“诗三百十一篇,言三百者,举大数也。蔽,犹盖也。‘思无邪’,《鲁颂駉》篇之辞。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然其言微婉,且或各因一事而发,求其直指全体,则未有若此之明且尽者。故夫子言诗三百篇,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其示人之意亦深切矣。程子曰:“‘思无邪’者,诚也。”范氏曰:“学者必务知要,知要则能守约,守约则足以尽博矣。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亦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
章学诚《文史通义》有《诗教》篇。
《论语泰伯》:“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原卷的“兴”是俗体写法,很难辨识,容易被误认为“具”字。
《论语季氏》:“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要,重要的是、关键的是。
前些日。昔日。
逐,过分拘泥。
遍考文献,此二句格言不知所出。不见于儒家十三经以及其它儒家经典。当为作者所自设。
光华按,原卷照片原文的字形分明作形,此字见于《集韵》、《康熙字典》,音皮,义为‘走貌’。但这样的解释在本文不可通。我考订此字乃是‘德’的俗体写法,这里是‘主德’,下面还有‘君德’的‘德’也是这样写法。释读为其他字都不可通。在本书《吾十有五》一文中有:“夫人生之德业何常”。其中的“德”字也作此形。
轩车,古代比较高大的一种车,有屏障,大夫以上官员所乘。这里是指古代朝廷派往民间采访民俗的官员所乘的车。访问民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采集民间的诗歌。
儒家学派从来不把《诗经》当作普通的文学作品,而是当作能够教化世道人心的经典,也就是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其地位高于历史书,更不是一般的诗集(如后来的唐诗宋诗等)所能比。
藉,借助于。
我国古代对于八种传统乐器的统称,指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可以制造乐器的材质。《尚书舜典》:“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同篇:“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周礼春官大司乐》:“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同篇:“凡六乐者,文之以五声,播之以八音。”《周礼春官大师》:“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相求,语出《易经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三终,演奏完三章音乐。《仪礼大射礼》:“小乐正立于西阶东,乃歌《鹿鸣》三终”。《礼记乡饮酒义》:“工入,升歌三终”。孔颖达疏:“谓升堂歌《鹿鸣》、《四牡》、《皇皇者华》,每一篇而一终”。在唐代宴飨贡士时候要歌《鹿鸣》之章,所以“三终乐”专指《诗经小雅鹿鸣》。
意思是:按照音乐的节奏,可以推断《诗经》也有好很多没有收录的诗歌。也就是有音乐而无相应的歌词。
总结、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