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味着成熟,象征着丰收秋,暗含着萧

北京中科白瘕风刘云涛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97608839539155928&wfr=spider&for=pc

秋分,平分了昼夜,平分了秋色,这一天被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更是春耕夏种的起点,对于亿万辛勤的耕种者来说,之后获得的不仅仅是丰收的喜悦,还有荣誉感与幸福感。秋分当天会举办祭月、放风筝、送秋牛等风俗活动,其中送秋牛就是“秋官”挨家挨户地送秋牛图,并触景生情的随口说出有韵动听的秋词。说到祭月,最初的“祭月节”是在秋分这一天,不过在这一天每年不一定都是圆月,而祭月无月大煞风景,才将“祭月节”调至中秋,至于谁调的,那是“春官”的事儿了。那这个“秋官”和“春官”又是个什么说法?

就如诗词中的东风,南风,西风,北风分别对应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样,《周礼》中也记载有周有六官,即天地春夏秋冬六卿,这六个官职代表着六个部门。其中:

《周礼·天官冢宰》中的冢宰,负责统帅百官,辅佐君王;

《周礼·地官司徒》中的司徒,管理的是土地、人口以及教育工作;

《周礼·春官宗伯》中的宗伯,掌管的是宗庙宗族内的各种礼仪,就像之前说的祭礼都归他管;

《周礼·夏官司马》的司马,主抓军事,招兵买马啦,训练军队啦,以及出兵打仗都由他负责;

《周礼·秋官司寇》中的司寇,掌管的是刑罚,负责建立和颁布法律,惩罚违法的诸侯国;

至于“冬官司空”,《周礼》中仅存《考工记》一篇,其余的已失去,不过《后汉书·百官志》则记载有司空掌管土木建设,负责城市建筑,水利,墓葬等工程的建设。

如果再加上太师、太保、太傅,以及三公的副职少师、少傅、少保,就组成经常挂在嘴边的“三公九卿”。

随着王朝的更替,到隋唐时期六官发展为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个部门的一把手叫做尚书,二把手叫做侍郎。虽然名字改了,但在六部还是能看到六官的影子。

带头大哥吏部,与天官相似,掌管着人事调动,任免惩罚。虽然像巡抚这种高级领导无法直接任免,但可以进行提名与审核,影响皇帝的最终决策。所以其他部门的尚书没准还要反过来拍吏部侍郎的马屁。

除了管人,管钱一样重要,户部与地官相似,改名前叫度支,除了掌管财赋之外,还要负责户籍,国土资源等工作。

礼部听名字就能想到与春官相似,只不过除了负责祭祀典礼事务之外,还要兼管文化教育,外交接待等事项。

也许是夏季农闲经常发兵,兵部与夏官相似,为什么掌握兵权还排在后面,试问哪个皇帝会把兵权交到一个部门手中。兵部其实是负责军队后勤保障的,保管个兵器、车马,以及负责训练、考核、抚恤等职责。

秋,暗含萧瑟主肃杀,古装剧中经常听到一句话“秋后问斩”,于是刑部有个别称名“秋曹”,相当于公检法的组合。《唐律疏议》卷三十有规定:“从立春至秋分,不得奏决死刑。”所以这个秋后正是秋分之后。

工部是个纯技术工种,虽说负责水利修缮、土木兴建,但权力相对于前几个较轻,自然被边缘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