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社稷”是什么意思?
要问“社稷”是什么意思?
我认为,首先先要搞清楚,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古人把国家称为江山社稷。“社稷”是“社”和“稷”的合称。
江山社稷“社”,是古代土地之神。
按五行方位:东方青土。南方红土,西方白土,百方黑土,中央黄土。五种颜色的土,覆于坛面,称五色土,实际象征国土。
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
有时特指其中的原隰之神——能生长五谷的土地神,这就是农业之神。
五谷之神《左传》、《祭法》中,记载了建“社”的一种说法:
传说,发明”社”的是共工的儿子句龙,共工氏族是时代的水正,发洪水的时候,句龙就让人们到高地土丘上去住,没有高地就挖土堆丘。土丘的规模,是每丘能住25户,称之为“社”。
句龙死后,被奉为土神,也叫“社神”。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专门建造了房屋祭社,称之为“后土”。
《风俗通义·祀典》中,记载道:“稷者,五谷之长,五谷众多,不可遍祭,故立稷而祭之。”
烈山氏的儿子柱做夏的“稷正”(主管农业的官职)。在其死后,被奉为农神。也叫五谷神。
这是神与其原型的对应。
从词源角度分析:
“社”字在甲骨文中,与“土”字一样,就像女性生殖器。
也就是说,“社”起源于原始时代的生殖崇拜。
在春秋时代,还可以看见这种原始崇拜的流风余韵。
“社”与土本是一字,社=礻+土,右边是一个“土”字,左边加上表示祭祀的“礻”字,也就成为了土地神的名称。
社祭的神坛也称为“社”。
从天子到诸侯,凡是有土地者都可以立“社”。甚至乡民也可以立社祭祀土地神,社日成为睦邻欢聚的日子,同时还有各种欢庆活动,“社戏”、“社火”就是很好的例子。
社戏现代生活中的“社会”一词,也与社日活动有关。“稷”原是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在西周始被尊为五谷之长,与社并祭,合称“社稷”,也与社日活动有关。
根据《周礼·考工记》:
“社稷”坛设于王宫之右,与设于王宫之左的宗庙相对。
“社稷”坛中华文明是从农耕社会开始的。由于人们崇拜大地和能够生长谷物的神灵,两个神灵的原始崇拜,是中华民族“以农为本”农耕思想的最大体现,也代表着中国人从始至今从对土地的热衷和倚重。
“社”和“稷”,这两个神灵相近,人们便一起祭祀他们,并形成了从中央政权到地方百姓的祭祀活动。久而久之形成了“社稷”的概念。
“社稷”的来源传说是事实,还是来源于民间神话,结果还有待考证,但是,历史典籍文献中的记载,是确实存在的,从古人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农耕文化的原始起源和不断发展的灿烂文明。
社为土,稷为谷,社稷之福,就是百姓之福,就是君王的“江山社稷”。
《孟子·尽心下文字》中,便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论述,所以江山社稷就是指国家民生。
《孟子·尽心下文字》而“民以食为天”,一切发展的基础,都立足于解决生存的根本需求,所以,“社”代表土地,“禝”代表血缘,“社稷”一词,为国家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