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皇帝吃饭是有规矩的。
虽然《周礼》规定天子一日四餐,但几乎没有皇帝这么操作,大多数皇帝与当时全国百姓一样,都是一日二餐,(有条件的)晚上加宵夜。
比如清代。皇帝因为要早朝,凌晨三点就要起床,穿衣漱口整理卫生,5点准时开始早朝。皇帝与大臣一样,甚至不能吃东西更不能喝水,否则...。
所以上午八点多,皇帝结束早朝才能吃第一餐。下午一点左右,吃第二餐。五六点会吃点夜宵。然后九点左右休息。因为明天继续三点起床。
御膳房如何准备正餐?
其实,皇帝的饮食是有严格规定的。每天的肉、粮、油、菜、果,都有定量供应标准。具体就是折多少的菜品。
皇帝吃饭也不完全定时,而是说每个皇帝大体都是相似时间段,所以御膳房准备的正餐也能基本准时上。
真正核心问题是,皇帝饮食不是电视剧里面表现得那样想吃什么就要什么。
根本不会出现乾隆大吃蒸芋头的事:
比如,假定皇帝正餐标准50个菜,绝大多数是炖炸蒸这三个烹饪方式。不会出现什么炒菜,更不会出现新鲜应季菜,配菜不是干笋干蘑菇就是干菜,这些干品都是适合反复加热不变形的。因此大多数菜品可以保留在餐具中,用火加热水制造蒸汽以确保菜品温度。
甚至御膳房太监贪污,将皇帝座位远处没动过的菜反复使用也不会被发现,毕竟远处的菜皇帝是不会看的,太监故意将油腻重的菜放得远些。
对于太监来说,冬天尤其是节省费用的好时候,肉类蒸多少次都不会变味,甚至能够保持外形。而夏天自然要注意,两三日就得将更换新鲜菜品,避免臭味刺激到皇帝出现问题。
明白了吗?
御膳房每天准备两次正餐,各种菜品都是在火上备热,皇帝一旦要用膳,贴身台阶喊过,御膳房大太监会立即让等候的小太监们迅速上菜。两次正餐结束,御膳房当天的法定工作就结束,封火撤离,皇帝如果饿了,就得令茶房上夜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