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家十三经
儒家核心思想及理论最重要的文献:《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儒家十三经二、十三经的地位
儒家文化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取得主导地位之后,《十三经》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地位之尊崇,影响之深广。是其它任何典籍所无法比拟的。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不但从中寻找治国平天下的方针大计,而且对臣民思想的规范、伦理道德的确定、民风民俗的导向,无一不依从儒家经典。
三、形成时间及发展
汉武帝时出现“五经”之说,即《诗经》、《尚书》、《周礼》、《周易》、《春秋》(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五代十国时增加《论语》、《孝经》,并称《七经》。
至唐代,设《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并诗经、尚书、周易三册,合称“九传”之称。
唐文宗时增《论语》、《孝经》、《尔雅》与“九传”并称“十二经”。及至宋仁宗,又补增《孟子》,如此历经数百年,儒家“十三经”方才完整。
四、儒家十三经的主要内容。
历朝历代无数大儒注疏无数,后进之人无望脊之能,唯以浅见简短分类叙述下:
1.思想哲学
《周易》、《论语》、《孟子》
2.政治制度
《周礼》、《仪礼》、《礼记》
3.人文社会
《诗经》、《孝经》、《尚书》
4.史学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5.经文注释
《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