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玉器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在庙堂上

白癜风检查到中科 https://yyk.39.net/hospital/86297_lab.html

祭祀玉器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在庙堂上,一是陈放在供桌上

大家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关于祭祀玉器以及丧葬用玉器。用六器来礼敬天地及东南西北六宗之神灵,其基本理论及出发点就是:世间万物没有天就不会发生,没有地就不能存在,没有春天就不能萌发,没有夏天就不能成长,没有秋天就不能收获,没有冬天就不能收藏。这一切都是天神在冥冥中安排的,在天神以下,其他所有神录也同人间一样分官设职,各有所司。天神即天皇大地,地神即昆仑土地,东方之神为苍精之帝大昊句芒,南方之神为赤精之帝炎帝祝融,西方之神为白精之帝少昊,北方之神为黑精之帝颛頊古代传说每年冬至这一天,天皇大帝在北极,夏至这一天昆仑土地在昆仑。以此类推,取立春日祭东方,立夏日祭南方,立秋日祭西方,立冬日祭北方。鬼神之主既有六宗之说,世间苍生便有六祭之举,于是乎人们便创造了六种玉器,按照不同的寓意、不同的玉色、不同的造型分别对待,礼而恭之。圆形苍璧,深蓝色,专用于祭天;黄琮象阴,黄色,专用于礼地。这正合于古人天圆地方、天青地黄的观点。青圭上尖下方,其色葱绿,意为初春万物萌生,理当敬祀东方之神。半圭为璋,喻示夏日作物近熟,理当供奉南方之神。虎有猛威,象深秋肃杀,理应以白琥敬其神。半璧为璜,象冬令收藏,地上无物,惟天半见,故以黑色玉璜敬祀之。

祭祀玉器在祭祀活动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作为神灵象征供奉于庙堂或祭坛之上受人膜拜,另一种是作为祭品陈放在供桌或几案上让鬼神享用。除此而外还有其他一些做法,常见的有“霾沉”和“用臭”。《周礼·大宗伯》云:“以理沈祭山林川泽”是指将玉璧或其他祭用玉器埋于地下或沉在河里,以此祭祀山神河神。至于“用臭”,则是一项更有趣的形式。

《礼记·郊特牲》曰:“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巴,臭阴达于演,以圭障,用气也,既灌然后迎锂致的气也。”臭是一种气味,鬯是稷泰酿成的酒,郁是将郁金香花瓣捣成水,将鬯酒和这种汁水合在一起就成了郁合鬯。臭就是指这种混合酒水的气味,古时传说省最喜欢这种气臭。周代人崇尚气臭之风甚浓,祭祀山神地神之时必定要用这种酒水浇灌于地下。他们认为这种气臭可以扩散到渊泉,达到祭祀的目的。在用臭行灌鬯之礼的仪式当中,对器具的要求非常严格,决不是无论什么器皿都可以用来舀酒的。按“三礼”的规定,必须使用专门的玉器,这就是前文所介绍的圭瓒和璋。古人灌鬯,为的是制气于阴间以求神灵,而要实现此目的,则必需用玉之气韵方能通达于神灵。没有玉,气臭恐怕也是不灵的。

总而言之,用玉祭祀的根本用意乃在于通鬼神、明心志、求吉祥保平安。至于是不是有人通过祭祀的手段实现了自己的目的,那应是不言自明的。屈原在《天问》中就有这么一问:“缘鹄饰玉,后帝是飨何承谋夏桀终以灭商?”翻译成现代白话的意思是:夏王朝用烹鸽和玉器祭祀天帝,理应得到天神辅佑,为什么延续到桀的时候却失去天佑而遭到灭亡?这一问正回答了祭玉的效应问题。

丧葬用玉器是指古时在丧礼和葬礼中使用的玉器。丧玉和葬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丧玉为丧礼中使用,大至国之重宝,皆属丧礼用玉范畴。《周礼·天府》曰:“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藏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葬玉即殓尸之玉,是放在死者身上或棺椁之中,伴随尸体一同殡葬入土的玉器,如葬用六器、琀玉、饭玉及瞑目、耳瑱、鼻塞等九窍玉都属此例。后世所用的握豚及著名的金缕玉衣都属于葬玉范畴。古人在为死者举行的丧葬仪式中使用玉制品,其最初的出发点不外乎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古人对尸体的处理是从单纯的掩埋伴随着灵魂不灭信仰的产生,逐步发展到殡葬礼仪的。古人相信玉器既能在人间作为特权的标志,在阴间也一定如此。为了使死者进入阴间以后仍然居于人上,就尽量将人间所宝贵的玉器埋入墓中。这一思想和做法后来由统治者纳入国家的典章制度之中。第二个方面,是古人相信在死者的身上和内放置玉器以后,能使尸体不致腐朽。玉石材料由于化学性质非常稳定,虽历经千万年之久亦不会轻易腐蚀,此乃玉石之天然属性。但在数千年前人们却以为既然玉能不朽,也会使亡人不朽。《抱朴子》就说过:“金五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于是丧葬用玉之风就盛行起来了。我国占代墓葬出土玉器之多,为世界各国所罕见,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丧礼用玉比起葬玉要简单一些,主要表现于宾客赠送和哀悼之意。《周礼·小宰之职》曰:“丧荒受其琀币玉之事。”襁是赠送给死者穿戴的衣服,这句话反映在赠送玉器的同时也赠送其他的钱财服饰。其实,这个习俗在民间也是有的,只是用玉作赠仪,是在有一定地位的人当中交往实行,与多数百姓是毫不相干的。

葬用玉器品种较多,本文逐一介绍如后:《周礼·大宰之职》曰:“大丧赞赠玉、琀玉。”《周礼·玉府》:“大丧共琀玉、复衣裳、角枕、角。”《周礼·典瑞》:“大丧共饭玉、珞玉、赠玉。”大丧是专指国丧,是为国家统治者举行的丧礼。珞是专用于放在死者口中的殉葬器物,古代的很多琀都是玉制做的。在死者的口中放置玉琀是体现活人的心理:嘴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人的一生全靠嘴巴进食才得以获得生命的延续。古人基于朴素的想法,不忍心让死者空口而去,于是在死者的口腔里放入了各种吉祥的东西。这样既安慰了死者的亡灵,又安慰了生者的身心,这便是琀产生的原因。在大丧当中琀当然是少不了的,并且安排专门的部门制作备用。

在《周礼正义》一书中郑玄注解说:“天子琀玉以玉,诸侯以璧。”这说明国丧用玉还是有等级的。这句话对天子用琀规定必须是玉器,但却没有说明形制,对诸侯用琀倒是规定了小型的玉璧。但不管如何,放置玉珞也必定是遵循一定的身份等级的。琀除了璧而外,还有蝉、鱼、琮、环、管、珠、印等形状,各有其不寻常的含义。即如蝉而言,自幼虫从地下钻出以后,经过蜕壳长为成虫而飞向天空,能表达生者祝愿死者的灵魂如蝉蜕而升天之意。好的,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欢迎大家订阅我们,和我们一起了解更多好玩有趣的资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