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周礼 >> 周礼简介 >> 北京最早称名幽州

北京最早称名幽州

北京湿疹治疗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210114/8589789.html

北京最早称名幽州,那“幽州”一名从因何而得的呢?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有多年的建城史,是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区划地名,历有幽州、蓟、燕、大都、北平、北京之称,皆有历史文化渊源可考。

北京最早称名幽州,又称幽都、幽陵。《尚书·尧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山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又云:尧“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前者《孟子·万章上》原文引用。《史记·五帝本纪》:“于是舜归于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马融曰:“北裔也。”《尚书》及《大戴礼》皆作“幽州”,可见,幽州别称幽都,也称幽陵。

宅,古今文中有10余种释义,其本义为居住。但在春秋战国前,又多指王者所居为“宅”。《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孔传:“言祖乙已居于此。”《尚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吕氏春秋·疑似》:“周宅丰镐。”

由此可见,尧、舜、禹时期,幽州已筑聚落邑。殷商时期,共工氏后裔应为商朝方国,其在幽州(今北京市密云燕落村一带),极有可能筑有城邑。当然,这有待出土文物进一步证实。

幽州,何以为名?

幽,甲骨文训幽为黑。卜辞借为黝,其义为青黑。古文中有十几种释义,其本义指隐蔽。《荀子·正论》:“上幽险,下渐诈矣。”《礼记·儒行》:“幽居而不淫。”孔颖达疏:“幽居,谓未仕独处也。”

《说文》:“幽,隐也。”州,古文本义指水中陆地,依甲骨文字形释义。《说文》:“州,水中可居者曰州。”州通洲,后引申为地域或行政区划之义。《书·禹贡》:“禹别九州。”《尚书》列“九州”,始有幽州之称。其时,幽州当为地域地名,但也不排除部落城邑地名。上古传说时代,幽州当属此况。

幽州最早得名,当与天文官和叔驻邑有关。《史记·五帝本纪》:帝尧“申命和叔,居北方,曰幽都”。孔安国曰:“北称幽都,谓所聚也。”《山海经》曰:“北海之内有山曰幽都,盖是也。”[正义]案:“北方幽州,阴聚之地,命和叔居理之。

北方之官,若《周礼》冬官卿。”帝尧时有天文历法大臣羲、和两对兄弟,被帝尧分命东、南、西、北四方,“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其与共工氏迁徙密切相关。

其一,共工氏,传为炎帝祝融部落后裔。先秦典籍《尚书·尧典》《孟子·万章上》《荀子·议兵》《韩非子·外储说》《山海经·大荒北经》《列子·汤问》等皆有载。其部族有著名首领,周厉王时为共伯,立有共国。《古竹书纪年》:“共伯和干王政。”《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出奔共。”杜注:“共,国。今汲郡共县。”《汉书·地理志》:河内郡县十八,其中有“共,故国。”孟康曰“共伯入为三公也。”共伯当为共工氏后裔。

其二,共工氏所处时代,为颛顼、帝喾、尧、舜、禹时代。《管子·揆度篇》:“共工氏之王,水处十之七,陆处十之三,乘天势以隘制天下。”《左传·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淮南子·修务训》:“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传为善治水部落。因部落势力强大,常与姬姓部落抗争,《史记·楚世家》载:“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

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

其三,先秦文献与考古学考察,可证今河南辉县一带,应为共工氏早期活动中心区域。辉县孟龙庄龙山文化城址,可能与上古传说中的共工氏有关。《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国语·鲁语上》:“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礼记·祭法》也有同载。在春秋战国时代,后土已奉为农业丰收及生育保护神,世代祭祀。由此推测,在尧、舜、禹时代,共工氏是善农耕、治水、筑城的部落首领。

其四,地方史籍也有详载。年《辉县年鉴》载:辉县市远古时期为共工氏部族居地。夏属冀州之域,殷商系王畿内地,周称凡国、共国。周厉王三十六年(公元前年),共国君共伯和受诸侯拥护,代行王政,号共和,是为元年(公元前年),为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其五,共工氏何时迁徙于幽州,史无明载,但亦有迹可寻。《尚书·尧典》始载其事。《孟子·万章上》明载“舜流共工于幽州”。《荀子·成相篇》:“禹有功,抑下鸿,逐共工。”《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禹攻共工国山。”《括地志》:“燕乐县。故龚城在檀州燕乐县界,故老传云舜流共工幽州居此城。”这表明唐初共工城仍存在。

清光绪《顺天府志·地理志十》载:共工流放地,在密云县东北25公里处“安乐庄”。孙冬虎先生认为:《顺天府志》中的安乐庄与燕乐庄、燕乐村,其专名部分,皆为一音之转,为近音异写。

其六,密云燕落塞雪山文化遗址出土新石器、陶器表明:距今年左右,密云一带就有人类聚居。尧、舜、禹时期,幽州应有聚落城邑。燕乐村今名燕落寨,其处发现燕落寨夏家店古村落遗址,距今约—年。其虽为北方草原青铜文化,但不排除共工氏聚居这一带,与其融合发展。北魏太平真君元年(公元年),燕乐县治,始建于燕乐村。今有古城遗址,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墙体为粗砂黄褐土夯实。年,发现几处汉代砖室墓,出土有汉代绳纹瓦、灰陶罐等文物。燕乐县治,极有可能是在共工古城址上扩建而成。

夏家店遗址群

总之,古文献尤其是先秦文献及地下文物考古双重证实:《史记·五帝本纪》所载帝尧“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舜流共工于幽陵”有充分依据,当为史实。

成都地名故事:晚清竹枝词记录下来的成都市民生态成都地名故事:陆游对“第二故乡”挚爱至深成都地名故事:三国文化遗迹之01蜀汉时期的成都及皇宫遗址成都地名故事:成都平原史前城址都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