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巩固国家统治和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周代实行分封制,大力推行宗法礼制。周代玉器在继承商代玉器传统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同时将用玉等级化、礼仪化,使玉器成为政治阶层“分贵贱,辨等列”的礼器,形成完备的玉器礼仪制度。
《周礼˙春秋˙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白琥礼西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玄璜礼北方”。这些周人在祭祀、朝会、交聘等礼仪场合使用的玉器,简称为“礼器”“礼玉”“六器”。
一、玉璧
年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地号虢仲墓出土的神人龙纹玉璧,和田白玉质,绿色,局部有褐色沁,有伤缺。圆形,中心有一圆孔,直径12.5厘米,孔径5.1厘米,厚0.2厘米。一面雕刻两组龙首、神人首共身纹。用单、双阴线雕琢龙首、双眉、圆形长梢眼等面部特征,神人首为圆形眼,鼻向内侧勾卷,闭口。器身饰眼目纹、勾云纹和弧线纹,璧面有切割痕。另一面光素无纹。纹饰精美,制作精绝,应属王室之玉器,是周代玉璧中之珍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西周龙纹青玉璧,青绿色玉质,局部有白色和褐色沁斑。直径16.1厘米,孔径5.9厘米,厚4厘米,体扁平,玉料边缘有残缺口,呈不规则圆形,但在纹饰设计时巧妙避开。器两面纹饰相同,内外沿有一宽边,内饰阴刻线及大斜刀阴线刻出的两只虎纹。虎呈侧面行走状,眼为“臣”字眼,出较长眼梢,口吐长舌,身饰羽形斑纹,长卷尾。此壁边缘有缺,可能玉料使然。为此,玉工巧妙地安排了两只虎纹,在卷尾处避开缺憾,匠心独运。
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西周龙凤纹青玉璧,略褐,半透明。直径12.55厘米,孔径5.3厘米,厚0.8厘米。器形尚圆整,一面较平整,另一面略微鼓圆,一端斜下削薄;中孔似为单面钻,孔上下打磨;外缘磨饰圆整。两面阴刻花纹,龙凤纹线条简洁。
出土于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芮国遗址26号墓的西周龙纹玉瑗,青白玉,受沁严重,呈现多种颜色,局部白化。正面饰二条龙纹,“臣”字眼,卷鼻,身饰羽纹,采用西周中期典型的斜坡刀法琢制。背部平素,有切割痕迹。
——本文节选自作者原创文章《西周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