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我文化,愧对我华夏。
本文旨在极简说明周王朝时期‘九旗‘的式样、用途。九旗的用途说法多异,在此只取一到两种。一、九旗周王朝时期以样式和图案表示等级和用途的‘常、旂(qí)、旜(zhān)、物、旗、旟(yú)、旐(zhào)、旞(suì)、旌‘九种旗帜。二、周王朝时期记载《周礼?春官?司常》记载: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交龙为旂(qí),通帛为旜(zhān),杂帛为物,熊虎为旗,鸟隼为旟(yú),龟蛇为旐(zhào),全羽为旞(suì),析羽为旌。
释义:旗帜管理官司常掌管九旗名称,国有大事时分类使用:日月图案的是常,两龙蟠结图案的是旂(qí),纯红色是旜(zhān),红面配杂色花边的是物,熊虎图案的是旗,朱鸟和隼图案的是旟(yú),龟蛇图案的是旐(zhào),完整五彩鸟羽的是旞(suì),穗状羽毛的是旌。三、式样与用途1.常(也叫大常、太常)天子之旗。祭天、出征、阅兵时用(也称三辰旗)。上画日月和两龙蟠结的图案,竿首有龙头,流苏十二齿,竿上还有羽毛、牛尾等饰物。
周王朝九旗之一常有关‘常’的记载:
《周礼?春官?巾车》:建大常,十有二斿。郑玄注:大常,九旗之画日月者,正幅为縿,斿则属焉。东隅注:建,竖立;十有二斿,斿,流苏,十二齿流苏;縿(shān),幅面,幅面叫縿。《仪礼觐礼》“载大旗”汉郑玄注:大旗,大常也;王建大常,縿首画日月,其下及旒,交画升龙降龙。东隅注:载,悬挂。2.旂(qí)诸侯之旗。上朝退朝时用。画有两龙蟠结图案,并在竿头悬铃,流苏九齿。
周王朝九旗之一旂有关‘旂’的记载:
《诗?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周礼?春官?司常》:交龙为旂……诸侯建旗。”《孟子?万章下》:敢问招虞人何以?日:以皮冠,庶人以旃,土以旂,大夫以旌。《汉书?韦贤传》:黼衣朱绂,四牡龙旂。东隅注:黼(fǔ)衣,绣有黑白斧形的礼服;朱绂(fú),红色丝带;四牡,四雄马。3.旜(zhān)(也叫旃zhān)少师﹑少傅﹑少保之旗。旗面和流苏全为红色,杆首配有羽毛,无图案。
周王朝九旗之一旜有关‘旃’的记载:
《释名?释兵》通帛为旃。通以赤色为之。东隅注:通帛,纯红色。《谷梁传?昭公八年》置旃以为辕门。《说文解字??部》:旃,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众。周礼曰:通帛为旃。《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乘雕玉之舆,靡鱼须之桡旃。《释名》旃,战也。战战恭已而已也。三孤所建,象无事也。《左传?昭二十年》旃以招大夫。4、物大夫、士之旗。幅面为红,流苏为杂色。流苏齿数按级别不同。
周王朝九旗之一物有关‘物’的记载
《释名》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礼器图物》其侧有杂帛之饰为异耳。大夫士建物。王之大夫四命、士三命。以下各视其命数为之,此从王之大夫建物,故作四斿。东隅注:王之大夫、士用旗,大夫四命,故流苏四齿。5.旗将帅之旗。竹木为杆,布帛上画熊虎图案,以号令士卒。流苏六齿,象征征伐。
周王朝九旗之一旗有关‘旗’的记载
《说文》旗,熊旗五游(liú),以象罚星,士卒以为期。游(liú):飘带;象,象征。《曹刿论战》望其旗靡。《释名》熊虎为旗,军将所建,象其猛如虎,与众期其下也。郑玄注:画熊虎者,乡遂出军赋,象其守猛莫敢犯也。注:乡遂,王畿郊内置六乡,郊外置六遂。诸侯各国亦有乡﹑遂,亦泛指都城之外的地区。六、旟(yú)军中将官之旗。画有飞驰的朱雀和隼的图案,竿头用鸟皮装饰。用来催士卒进军。注:鸟,指一种传说中的朱雀;隼,一种鹰,也叫鹘(hú),飞速善袭。
周王朝九旗之一旟有关‘旟’的记载
《说文解字??部》旟,错革鸟其上,所以进士众。旟旟,众也。《尔雅?释天》错革鸟曰旟。注:此谓合剥鸟皮毛,置之竿头。卽礼记云:载鸿及鸣鸢。疏:错,置也。革,急也。《释名》鸟隼为旟。旟,誉也。军吏所建,急疾趋事,则有称誉也。《周礼?春官?司常》鸟隼为旟。州里建旟。注:鸟隼,象其勇健也。《周礼?冬官考工记》鸟旟七斿,以象鹑火。注:画朱雀及隼于斿縿之上也。东隅注:鹑火,星宿名,柳宿,又称朱鸟七宿。7.旐(zhào)县、鄙之旗。注:县、鄙,行政区划。幅面黑色,上有龟、蛇图案。龟知运气和吉凶。立于居所后,可察事之前兆。旐同‘兆’。
周王朝九旗之一旐有关‘旐’的记载
《汉书?隽不疑传》: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旐,衣黄襜褕,着黄冒,诣北关,自谓街太子。颜师古注:旐,旌旗之属,画龟蛇曰旐。《隋书?礼仪志五》:篆辂建旝,木辂建旐。东隅注:篆辂,皇后的车;木辂,黄帝的车。《周礼》龟蛇为旐,县鄙建旐。《诗经·?小雅?出车》:设此旐矣,建彼旄矣。《释名》龟蛇为旐。旐,兆也。龟知气兆之吉凶,建之於后,察度事宜之形兆也。东隅注:於,房屋。《周官?梓人》:龟蛇四游,以象营室也。东隅注:四游,指天空四方的最远点;营室,星宿名。8.旞(suì)天子车上之旗。完整五彩鸟羽装饰,表万事顺利。
周王朝九旗之一旞有关‘旞’的记载
《周礼?春官?司常》:全羽爲旞,析羽爲旌。郑玄注:全羽、析羽皆五采,繫之於旞、旌之上,所謂注旄於千首也。东隅注:全羽,完整的彩色羽毛;析羽,穗状羽毛。《隋书?礼仪志五》:又有繼旗四,以施軍旅。一日麾,以供軍將;二日旞,以供師帥。9.旌天子巡游之战车之旗,用来督促士卒。也是使节之旗。用牦牛尾与穗状羽毛制成。
周王朝九旗之一旌有关‘旌’的记载
《周禮?春官?司常》析羽爲旌。《说文解字??部》:旌,游车载旌,析羽注旄首,所以精进士卒。游车:天子巡游之战车。《礼记?曲礼上》:武车绥旌,德车结旌。唐?杜甫《哀江头》诗: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东隅注译)
图说周王朝王宫规制宗庙社稷五门三朝六寝华夏文明奠基者图说春秋左传记载的‘蛮夷戎狄’在哪里风俗习惯东隅图说春秋左传内容释疑食器‘豆’和‘笾’长什么样东隅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原文注释翻译季札谕诸国大夫东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