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位身高2米的山东大汉在全网刷屏

<

没错

说的就是他老人家

孔子

今年9月28日

是孔子诞辰

“中国(曲阜)

国际孔子文化节

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于9月26日至28日

在曲阜举办

尼山圣境/图源:视觉中国

从曲阜市往东南方向

行驶25公里

与邹城、泗水交界处

可见尼山隐于

郁郁万木之中

海拔不过余米

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据《史记》记载

孔子父母

“祷于尼丘而得孔子”

每年孔子诞辰

尼山

都会迎来一场盛会

图/视觉中国

孔子已去世年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相隔两千多年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

为什么会年年纪念他?

这个山东人

又何以成为“顶流”?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

这位至圣先师

也被人起过外号

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这是古人的形象比喻

早在年前

孔子就使人类文明

攀上了一个高峰

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

以及在此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

对中华文明乃至人类历史

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图/视觉中国

孔子被称为

万世师表

至圣先师

图/视觉中国

但他老人家

也被人起过外号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因为孔子身高有九尺六寸,所以大家都叫他“长人”。

根据当时的计量标准,孔子的身高超过2米。

就算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现代,孔子在人群中也是相当扎眼的存在。

难怪被人叫做“长人”。

孔子长相如何呢?

《荀子·非相》中说

“仲尼之状,面如蒙倛”

“倛”是古代驱鬼时所戴的面具,说的是孔子的容貌犹如戴着驱鬼神像面具一般奇特可怖。

《史记·孔子世家》写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意思是头顶凹陷。

孔子画像:门牙外露的孔子,看上去少了一分严肃,多了几分可爱

孔子力大无穷

还会武功

孔子不仅身材魁梧

而且力大无穷

精通御车、射箭

可以说是武艺超群

《吕氏春秋》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

“城关”是古代诸侯国都城城门的门闩。孔子的力气能够徒手举起门闩,把城门打开,可见山东大汉的力气自古不容小觑。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

孔子门下弟子众多

而孔子教授的课程

就包含了“君子六艺”

分别是——

礼、乐、射、御、书、数

《周礼·保氏》记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射”指的就是射箭,而“御”指驾驭战车。

这意味着,孔子自身是会武功的。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

战乱频仍

孔子仍能周游列国

广收弟子

不能忽视

他这爆表的武力值

孔子一点也不偏科

很喜欢上音乐课

韩愈《师说》中提到,“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这里面的师襄是鲁国著名的乐官,就是孔子的音乐老师。

孔子跟师襄学琴,十天时间一直在弹同一首。

师襄说,你的技法很熟练了,可以学新曲了。

孔子却说,我还没领会其中表达的情感。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又说,现在可以学新曲了吧?

孔子又说,我还没体会到作曲者是什么样的人。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在曲中依稀看到了一个身材高大、目光深邃、统治四方的王者形象周文王。

师襄作为老师也对孔子拜服感叹,这就是师襄老师说过的《文王操》。

尼山圣境/图源:视觉中国

孔子曾在胶州

留下这句“子曰”

孔子一生中

大部分时间

都在周游列国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的所过之处

总是会留下一段故事

在青岛胶州

就有一段

孔子观海回车的故事

听孔子讲课

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庄子·渔父》中

这样描绘

孔子教学时的情景

孔子游乎缁帷之林

休坐乎杏坛之上

弟子读书

孔子弦歌鼓琴

弟子们在树下

认真学习、书声琅琅

孔子端坐杏坛之上

弹奏弦琴、以歌和之

多年前的

这一幕动人景象

令人神往

孔子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家。

他吸收生源,突破官学规制,施行“有教无类”,只要愿意学习,不论社会阶层,不问出身贵贱,皆可入学。

生源多样,基础不一,他“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结合每个学生的优长和欠缺,在寓教于乐中使弟子明道解惑。

孔子一生先后收徒三千多,没有像西方近代发明的授课模式,弄一屋子学生,老师侃侃而谈,至于每个学生的实际感受如何,是否听得明白,要等到下课以后或自习时再说。

孔子讲学,不拘形式,或席地而谈,交流切磋,老师可以提问学生,边启发,边指点;

学生亦可向老师请教,在共同探讨中潜移默化,深明学理;

或信步于江河之畔、松柏之间,借眼前实物,现场教学,循循诱导,寓理于象,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让学生抓住旨要。

这方式放在今天,也会大受学生欢迎。

孔子很少空洞说教,而是因事而发,循情析理,以古喻今,借景赋志。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启发学生修身养性应像松柏那样,即使寒冬来临,身处困境,也要坚守节操,不屈从恶劣的环境。

孔子与学生来到河岸,长风振衣,天地苍茫,他望着滔滔而去的河水,思接千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他劝教学生珍惜光阴,努力上进,同时把学生带入了宏阔苍远的历史长河中,有对生生不息大自然的无限敬畏,更有对人生短暂的无尽惆怅。

孔子以“仁”“礼”“忠”“义”“信”等核心价值理念,教诲学生修身治学理政,在此前提下,又从受教者的旨趣生发,和而不同,不要求弟子只守一种人生目标追求。

有一次在和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交谈时,孔子鼓励大家自由抒发个人志向,前三位或立志“强兵”,或主张“富民”,或倡导“知礼”,孔子要么置之一笑,要么未置可否,都没有打高分。

最后发言的曾皙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皙这番看似闲适的生活情态描述,却深为孔子赞同:“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喟然而叹,是曾皙的话触动了孔子。曾皙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超越了直接事功,直达自由境界。

子路、冉有、公西华追求的富国强兵、人民用足、文明知礼非常重要,非优异者不能为之,但不是孔子心中理想的社会,仅是实现美好愿景的充要条件。

孔子的思想,有时他最优秀的学生也不能完全理解。

周游列国时,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要召见孔子,弟子们纷纷反对,因为南子很漂亮,又传出过很多绯闻,弟子们认为像老师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人不应该去。

但孔子没管,自己去了,发现南子并不像传说的那样不知礼,反倒是卫灵公“重色轻德”,不由得一声叹息:“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让孔子忧心的不是以色侍君的南子,而是她后面那位无视“仁德教化”的国家执政者。

他用行动告诉学生,看事物要看实质,不能只看表象。

在教学中,一些复杂的感触和深奥的道理,往往很难用直白的语言表达清楚,孔子就用比对法和排除法帮助学生领悟所表述的意思。

有学生问孔子,他见到的老子是怎样一个人。

他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智慧精妙,境界高远,孔子说老子像神话传说中见首不见尾的飞龙。老子啥样,你大胆去想。

孔子讲学图轴

孔子授课微言大义,意蕴多涵,而每个学生资质悟性各有深浅,优秀如颜回可“闻一以知十”,平常者也能有所收获。

当然,孔子也没有点石成金的本领,他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遇到不开窍的学生,他也只有耐心等待。

也有学生大白天睡觉,孔子会忍不住爆粗口,骂那“睡生”是“粪土”“朽木”。

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多,其中“贤者”,是当时的杰出人物。仅凭一己之力带出这么多“治学”“理政”“外交”或“经商”“军旅”方面的高端人才,他老人家当然是伟大的教育家。

--------------------------

●综合自:泺源大街2号(作者:赵琳),大众日报,半岛V视

原标题:《今天,一位身高2米的山东大汉…在全网刷屏!网友:这才是顶流,我看谁敢不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