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周礼 >> 周礼推荐 >> 克己复礼为仁

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有言,所谓“克己复礼为仁”。这句名言是理解孔子思想的重点,也是长期以来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从孔子思想总体来看,他既主张复古倒退,又不反对革新前进,既重经验实践,又爱描绘社会理想。所谓“克己复礼”,并非要将人硬拉回到已经逝去的历史的周礼规范中去。“复礼”也不是像许多人所简单理解的那样,是要恢复所谓“周礼”,而是强调个体对整体法则整体规范身体力行、不断实践的意思。

在“克己复礼”中,“己”是个体、感性、自然,“礼”是整体,理性、社会。“己”是个体的内在的感性生命,“礼”是确定个体在现实社会中位置及其行为的外在规范和法则。在孔子看来,“礼”的存在就如同加缪所说的演员表演时的布景。个体存在的人如果失去“礼”,就等于演员失去布景,无疑将身处无法确定自身的极度荒诞之中。因此,个体感性如果没有整体理性的规范是不可能的、荒唐的。由此出发,锻炼规范个体,由个体对个体的理解、尊重做起,进而达到全社会的稳定和谐与一致,是个体获得真正生命,感性获得存在价值的最理想归宿,也是人生抵达最高境界——“仁”的唯一途径。

同时,重要的不是结果,不是最后能否达到“仁”,而是要从个体、从眼下、从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切切实实尽力去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在“己”与“礼”之间,两者构成一种互相依存关系,也构成一种事实上的反馈。“己”不能摆脱“礼”,必须导向“礼”;“礼”不能把生命抽象为躯壳,视“己”为零,依赖社会,又超越社会;规范个体,又珍视个体感性生命,这是孔子哲学的基本特征。也只有肯定个体的这种能动作用、这种主动精神,“复礼”也才有可能,“仁”也才可能最终到达。

总之,“克己复礼为仁”,说到底是在强调个体与整体、感性与理性、自然与社会的全面协调稳定关系。促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个体的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自强不息的实践理性精神。因此我们认为,由孔子“克己复礼为仁”中涵盖的“已”“礼”“仁”三个概念,以及三者之间的生成关系等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容,也就决定了“礼”不仅是理解孔子哲学的大关键,也同时暗含了它对理解孔子美学的极端重要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