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到底有没有ldquo贵族

◎马首瞻·让历史多一种解读

◎作者:马首瞻

◎编辑:稷下书童

西方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爆发户精神,它从不同平民的精神对立,更不意味着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正能量精神。——《被中国人误读的欧洲贵族》

何为贵族?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

笔者相信,大部分认识的贵族无外乎开着迈巴赫奔驰,住着二环以内的宽敞别墅,有事电话联系,无事花天酒地,男人光顾名表专柜,女人常到美容院做SPA消费。

这是贵族精神吗?不,这是典型的暴发户。

纵观中国历史,到底有没有出现过贵族,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历史渊源又如何?

五等爵位的先秦贵族

十分确切地说,中国社会有过贵族阶层存在。

先秦时期,自周王室、诸侯至士大夫,共同构成封建社会的贵族体系。

这些贵族往往享受世袭的待遇,爵位的来源大多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它与嫡长子继承制互为表里、一脉相承。

此时的社会结构是,诸侯对周王室负责,各层士大夫对诸侯负责。

后来,周公制作周礼来规范等级秩序,将所有贵族划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从某种程度上,贵族因周礼而产生,同样因周礼“礼乐崩坏”而差点终结。

周公所谓的周礼,划分出5种人群作为上层贵族社会。

规定他们的衣食住行所适用的规格,决不允许有僭越的行为。

有西周年,这种周礼规范似乎屡试不爽,也没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大家对“三六九等”的社会层级似乎十分认可。

没有一种亘古不变的礼法。

随着历史的发展,礼法若是不能及时作出调整,它终究失去最初的约束力。

犬戎等外患部落的兴起,经常无缘无故骚扰周朝。

果然,一场烽火戏诸侯令周朝一只脚踏入火山口。

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开启东周时代。

礼乐崩坏了。诸侯纷纷凌驾于周王室之上,士大夫也纷纷效仿诸侯,整个东周乱成一锅粥。

好在是贵族还是贵族,平民还是平民的等级仍然存在。

周朝的礼乐崩坏是不幸的,但可喜的是因周礼带来的贵族被很好地保存下来。

东周时代由于社会结构极其不稳,虽然没有发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僭越,但诸侯国内部士大夫家臣取代诸侯的事儿,比如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屡见不鲜。

作为贵族中间力量的诸侯变成一种高危职业。相对来说,士大夫阶层安全许多。

于是,士大夫阶层承担起传承贵族精神的重任。

秦朝、汉朝、晋朝到清朝,中国的贵族一直由科举入仕的士大夫产生。

中西方“贵族”大有不同

学者储安平曾著《英国采风录》一书,书中对英国社会贵族阶层进行深度剖析。

他总结发现“凡是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他们都看不起金钱,英国人以为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是一个真正高贵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难、甚至能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他不仅仅是一个有荣誉的、而且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这种观点与法国学者托克维尔不谋而合“贵族精神的实质是荣誉”。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欧洲贵族身上必然具备三种品质:一是有良知,二是有责任感,三是有高贵的理想且不以金钱为目的。

说到底,贵族是一种精神上的高贵,而不是金钱物质包装的结果。

上世纪的旧上海,也曾掀起过一阵贵族潮流,那些从事司机驾驶和电梯启停的工人,他们必然要身穿西装革履。

由此可见,贵族与众人并不遥远,任何人通过注意生活的细节,培养自己的高雅人格和爱好,都有可能开发出自身的贵族潜质。

一个人内心极度缺少什么,那么他必然地会疯狂地迷恋什么。

贵族,绝不是精神上醉生梦死,再通过纸醉金迷的方式,将自己包装成看起来像那么回事。

中国的贵族一直没有形成固定的阶层和群体,古代社会经常城头变幻大王旗,一部分士人通过科举入仕改变命运,随着家族的兴旺衰败,族人的命运也随之起起伏伏,所以有句话说叫“富贵不过三代”。

后来,贵族伴随清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贵族也从形式上不复存在,但贵族的精神却稀稀零零地保存下来。

此后,经过文化不断世俗化,贵族精神逐渐被众人所熟知,很多人便纷纷效仿,希望自己摇身一变成为贵族。

相当长的时间内,市面上所有的物品都被贵族化,以此来体现他们的高贵和与众不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