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而廉则优重读孟庙官箴碑

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山大学教授杨海文在《南方周末》年9月14日,B19版《自由谈》发表署名文章:《仕而廉则优:重读孟庙官箴碑》。

全文如下:

邹城孟庙致敬门内西侧,现存一块形制独特、立意高远的石碑。所谓形制独特,是说一般的石碑只在正面、背面刻字,而这块碑的四面都有刻字,是一块不可多见的方柱形四面碑。所谓立意高远,是说这块四面碑的每一面突出一个主题,总共突出了仁、廉、公、勤四个主题,既在“学而优则仕”的古代社会朗现了“仕而廉则优”的为官之道,又具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周礼·天官冢宰·小宰》说:“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①《周礼》以“廉”开头组的这六个词,有着制度设计方面的考量。北宋文豪苏东坡(—)觉得《周礼》以“廉”统帅善、能、敬、正、法、辨“六事”,是“先圣之贵廉也如此”的鲜明体现,为此专门写了《六事廉为本赋》一文②。

孟庙官箴碑(又称“仁廉公勤官箴碑”)浓缩地折射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基本精神,今天已经成为邹城“两孟”政德、廉政教育的现场教学点③。这块四面碑有什么故事可讲?我们如何把这块碑与孟子思想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些问题看似老生常谈,实际上值得大讲特讲。

这块碑的文字内容早在南宋末期就已成型。据《爱日斋丛抄》卷4记载,福建人王迈(—,字寔之,自号臞轩居士)对真德秀(—)提出的“廉仁公勤”思想进行发挥,写成“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四箴④。四箴讲述了“仕而廉则优”的两种关系:一种是群己关系,一种是知行关系。“仁”是心中要有老百姓,“廉”是严格要求自己,这是讲群己关系;“公”是心中要有一杆秤,“勤”是办政事要勤快,这是讲知行关系。

时光慢慢流淌,王迈创作的四箴引起了很多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