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ldquo第四届清华科学博物

年4月24日上午,“第四届清华科学博物馆学论坛”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学仪器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B召开,会议分两部分进行。

首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学仪器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承办,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王哲然主持该环节,共有来自不同学校和机构的9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会议。

成立大会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王哲然主持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胡翌霖宣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同意科学仪器史专业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函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副主任郭福祥当选

第一届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图为现场发言

本次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学仪器史专业委员会组织机构,并召开了第一届专委会会员大会。清华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当选主任委员,郭福祥、赵轲、王哲然当选副主任委员,同时王哲然兼任秘书长。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当选

第一届专委会主任委员,图为现场发言

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学仪器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推动中国科学博物馆学和仪器史研究的发展,拓展科技史学界的研究领域。

论坛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刘年凯主持

接下来的“第四届清华科学博物馆学论坛”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刘年凯主持。作为清华科学博物馆和清华科学史系共同筹办的年度学术活动,本届清华科学博物馆学论坛的主题是“科学仪器的研究与教学”,共有四位嘉宾作学术报告。

论坛线上分会场以及部分参会嘉宾

肖军:晷仪与定之方中

——元大都中轴线的确定

北京天文馆古天文研究中心主任肖军现场作报告

北京天文馆古天文研究中心主任肖军做了题为“晷仪与定之方中——元大都中轴线的确定”的报告。

他先对一台于年出土于内蒙古的晷仪的功能进行了探讨,并结合自己在景山等地的实测经历,分析了郭守敬确定元大都中轴线所依据的原理,进而指出:与西方古代天文学“拯救现象”的传统不同,中国古代天文学是以“寻中建国”为主要目的和发展脉络的。自《周礼》以来,“求地中”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重要的使命。有鉴于此,“晷仪”更名“中仪”或更合适。

论坛现场

此外,他还对《周易》《黄帝内经》中所蕴含的“天人同构”等思想进行了阐释。

张楠:开普勒密码——

一幅17世纪插图的模型复原

及其天文学史教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特任副研究员张楠线上参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特任副研究员张楠作了题为“开普勒密码:一幅17世纪插图的模型复原及其天文学史教学”的报告。她详细解读了在开普勒著作中出现的“乌拉尼亚神庙”一图中所蕴含的天文学史信息,随后介绍了自己所开设的天文学史研究性实践课程的情况,试图发掘图像中所蕴藏的讲述古代天文学重要知识线索的潜力。

赵轲:恩尼格玛密码机复原研究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博物馆主任赵轲线上参会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博物馆主任赵轲作了题为“恩尼格玛密码机复原研究”的报告。他首先叙述了该项研究的历史背景,指出恩尼格玛密码机作为密码机制演变和机电设备发展的重要物证,是机电一体化的代表,对它的研究有助于探讨机械、电子、信息融合之间的关系。

他接着介绍了该仪器的研究现状及其团队复原恩尼格玛密码机的研制历程、制作工艺、机械结构等情况。

最后他对该项研究在科技史和教育方面的意义等进行了思考与展望,并表示希望能够通过类似的研究推动仪器复原的发展,增加学生基于物学习的维度,在跨学科融合中拓宽科技史教育的边界。

王哲然:科学仪器史研究之

回顾与展望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王哲然现场作报告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助理教授王哲然作了“科学仪器史研究之回顾与展望”的报告。报告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20世纪仪器史研究的缘起与发展”、“科学仪器史的学术建制”和“前沿话题与展望”。

他首先指出当代对科学仪器系统性的保护与研究,起源于历史性科学仪器世界名录计划,是战后人类历史遗产保护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重点梳理了仪器史先驱多马(MauriceDaumas,-)的研究内容及后人对其在“仪器制造者”“专题性仪器史”“长时段综合性仪器史叙事”三个方向上的延续情况。

近年关于仪器与图像研究的重要著作

最后他介绍了科学仪器史研究的学术建制概况及部分前沿话题,指出当代科学仪器史研究的边界已经广为延伸,诸如船只、动物等都可以成为合法的仪器史研究主题,值得学者们进一步深入发掘。

线下参会嘉宾合影

学术报告环节后,参会人员在圆桌讨论环节就晷仪的使用细节、恩尼格玛密码机的加密原理等话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至此本次会议圆满结束。

文字|徐思源肖尧

摄影|孙德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