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周礼在鲁的鲁故城中国社会科学网

山东,简称“鲁”。这一得名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我国历史上的西周时期。彼时,周武王灭商后,“遍封功臣同姓戚者”,“以藩屏周”,“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已故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刘敦愿曾考证认为,西周时期鲁国为镇守东方的第一大国。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国势衰微,却依然因持守“周礼在鲁”而享誉诸国。研究两周时期中原王朝与东方诸侯国的关系,鲁国无疑是绝佳的观察视角。

在20世纪下半叶以前,人们对鲁国及鲁文化的讨论多依据文献材料的相关记载。考古学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拓宽了研究视野。20世纪70年代,原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曲阜鲁故城进行全面勘探和试掘,时任所长的张学海发表《曲阜鲁国故城》报告,为此后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年,原山东省文化考古研究所为配合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重新启动鲁故城的考古工作。经过连续近8年的努力,鲁故城遗址的轮廓日渐清晰,一系列新发现引发学界讨论,推进了学界对鲁国及鲁文化的认识,为研究这一时期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线索。

城垣建于西周晚期

如今,被曲阜当地人称为老城的地方是保留了年的明代故城。而事实上,曲阜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所承载的岁月远不止年。根据史书记载,曲阜建城经历了殷商奄国都城、西周鲁国故城、汉代鲁城、宋代仙源县城和明清曲阜县城。

早在年,鲁故城就入选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长期以来只有零星的发现。人们只能从曲阜古城地表残留的一处处耸立的高台基址、城垣堌堆等文物遗迹,追思逝去的时代风貌。年,山东省博物馆对鲁故城展开了近两年的系统考古勘探和试掘,获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这次工作大体搞清了鲁故城的范围、形制以及遗迹分布情况,同时建立了鲁故城的年代谱系。”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刘延常告诉记者,这次勘探确认了城垣建于西周晚期,经春秋、战国至西汉初年不断进行修补,并探到11座城门和10条主要道路,发现了东周和汉代的宫殿建筑基址。通过试掘,大致掌握了曲阜故城文化堆积的层次,根据墓葬形制、葬俗、随葬器物等方面的不同特点,将曲阜故城的两周墓葬区分为两类不同的族属,从中可以透视出西周中原文化与土著商文化之间在这一时期的互动关系。

谈到20世纪70年代的这一次发掘的学术意义,北京大学教授刘绪曾表示,此次考古工作具有方法论上的奠基性意义,在勘探和试掘前,对整个遗址进行了工作区规划,用方格网的方法分为37个发掘工作区,设立永久基点标志。当时把整个遗址纳入方格网进行区划的只有盘龙城和曲阜鲁故城。现在实行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建议采用象限分格网分区,就是对盘龙城和曲阜故城这种做法的借鉴。

 形态随历史变迁而演变

以老一辈的工作为基础,刘延常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韩辉等一批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有计划地细致推进,使鲁故城的结构与历史沿革不断清晰。他们将工作站设在曲阜著名的建筑群——周公庙园区。这里处于鲁故城中心位置,年重新启动的鲁故城考古工作也是从这里开始。考古队对《曲阜鲁国故城》报告中位于周公庙北部高台地上的建筑群基址区22万平方米区域进行重点勘探,在台地边缘发现一周城墙、城壕,城内夯土建筑基址81个,以及各时期大型灰坑、道路、砖基建筑、大型排水道。“考古勘探确认这些夯土基址应为鲁故城宫城所留下。始建于春秋晚期,延续至汉代,魏晋废弃。”韩辉向我们展示发掘示意图,可以看到宫城总体呈长方形,西北角略内折,城内东西约米,南北—米,考古发现西门、南门、东门及与之相配的道路,门址宽逾10米。在宫城墙外围有壕沟,城墙底部预埋管道贯通城内外。出土的凤纹、夔龙纹铺地砖,双鹿纹瓦当等,精美厚重,显示出宫城的华贵庄重。从平面布局来看,宫城居于鲁故城中部,郭城环绕。

遗址的郭城考古勘探工作也在同时进行。—年,考古队通过勘探重新确定了郭城的城墙、城壕范围。“鲁国故城城址平面近长方形,东西约米、南北约0米,面积约10.45平方千米。四周城垣南面较直,其余三面都呈弧形,城墙周长米。至今地面仍残存有城垣余米。”韩辉介绍说。考古队还着重对位于鲁故城南东门遗址、北东门遗址进行发掘,在南东门遗址区揭露门道及两侧城墙,发现台基(阙台)2座,呈东西对峙之势。“根据南东门东侧墙体剖面显示的层位关系,可以推测城墙始建于西周晚期,延续至战国晚期,或到西汉时期。”

在韩辉的引导下,记者参观了保存较为完好的北东门发掘区和东北城墙解剖区,该遗址区周边为现代农田耕种区。现仍可见两侧斜坡状的城墙高出地表,逶迤延伸。“根据考古发掘,城墙在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有一次筑城扩建行为,宫城也在此时兴建作为鲁侯朝会、居住之所,而此前在鲁故城北部发现的董大城城址或是一处拱卫鲁都的军事据点。”韩辉推测,这些迹象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鲁国军事环境趋于恶劣,鲁国内外压力较大。

鲁故城的形态随历史变迁而逐渐演变。刘延常认为,鲁故城的郭城为春秋早期建成,或与鲁僖公时期的城市扩建相关。第二次大规模扩建发生于战国早期,或与防御越国北上扩张争霸有关。第三次扩建与内侧壕沟的扩建,应与楚国灭鲁前后应急事件的筑城相关。宫城始建于春秋晚期,应与宫室和三桓矛盾加剧、筑城以卫君相关,由此形成了郭城—宫城的“大城套小城”城市布局。

由于从目前考古学资料看,曲阜地区的西周早期遗存较少,关于曲阜是否为鲁国最初建都之地,学界产生了一些争议。刘绪提出,如果曲阜鲁故城外围也找不到规模较大、内涵丰富的西周早期遗址,这就表明鲁城内外的发现都无法证明这里是西周早期鲁国都城。对此,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钱益汇曾撰文称,西周初年,周王东征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周公和伯禽,主要任务是响应周王号召伐东夷和徐夷,因此无暇顾及建设自己的都城。

布局契合周礼建制

鲁故城一直被学界视为研究先秦城市的典型代表。随着老农业局遗址、孔府西苑遗址、鲁故城东北角遗址、望父台墓地等鲁故城相关居址与墓葬群的勘探及发掘,鲁故城的功能布局形态受到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