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一)释字
仪
《说文》:“仪,度也。从人義声。”
義是仪的本字。義之于人,则为仪。《说文》:“義,己之威義也。从我、羊。”《说文·段注》:“義,己之威義也。言己者,以字之从‘我’也。……《董子》曰:‘仁者,人也;義者,我也。’谓仁必及人,義必由中断制也。从羊者,与善美同意。”
義,从羊从我。从“羊”表示美善;从“我”表示義是对自我的要求。“美善”就是对自我要求的标准,尺度和准则。“義”引申之,泛指标准、尺度和准则。
陆
《玉篇》:“陆,道也,无水路也”。《周礼·冬官考工记》:“作车以行陆”。“陆”在这里指陆路,不即水也。
《渐卦》九三、上九皆曰“鸿渐于陆”,但上九之“陆”非九三之“陆”,此“陆”非彼“陆”也。根据卦象可知,九三之“陆”为水中小岛,四面环水者也;而上九之“陆”为陆路,为道途,不即水也。
(二)释象
《渐卦》是由《泰卦》变化而来的。《泰卦》先变为《贲卦》,然后《贲卦》再变为《渐卦》。《泰卦》是消息卦,阴消而阳息,所以《泰卦》及其所变之卦的上面有刚被消去的两个阴爻。《渐卦》上面的这两个刚被消去的阴爻与上九组成震体,“震为大涂”,“涂”通“途”,“大涂”指宽阔的大道,故曰“陆”。“陆”在这里指大道,而不是九三爻辞所指的“岛”。《渐卦》上九不临坎体,说明大道不近于水泽之地。“鸿渐于陆”是指鸿雁远离水泽栖息地,行于征途之上。
上九在巽体,“巽为进退”,又“巽为齐”,《说卦传》云:“齐乎巽”。又“巽为工”,工就是工整。上九进退而整齐、工整,这正是鸿雁行进的特点。鸿雁于行,是最讲究队形队列的。有时排成“一”字型,有时排成“V”字形,次第而行,整齐而不乱。人们十分欣赏鸿雁的这种行进形式,因而产生崇拜。于是人们用鸿雁的羽毛妆成仪仗,组成仪仗队,用于重大活动的礼仪,故曰“其羽可用于仪”。
仪仗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整齐划一,行动迅速,极具观赏性和实用性,故曰“吉”。仪仗队最大的特点就是整齐划一,也就是不乱,故《象传》释之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乱”则无仪也。
(三)义理
《渐卦》上九“鸿渐于陆”,是指鸿雁远离水泽栖息地,行于迁徙的征途之上。为了安全和迁徙的顺利,鸿雁在迁徙途中是很有组织性和纪律性的,行进时往往排列成严整的队伍,称为“雁阵”。人类仪仗队就是受雁阵启示而慢慢演化而来。相传多年前,夏禹大会诸侯于涂山(安徽蚌市西郊属怀远县境),正式确立了夏禹的地位,建立了夏王朝,这就是“涂山之会”。所谓“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在这次大会上,就有手执用雁羽装饰的仪仗的仪仗队。春秋时期,中国就有“观兵以威诸侯”的明确文字记载。仪仗队的作用最初主要是为显示一种威严和气势基础上的礼仪,后逐渐演化成一种纯礼仪的形式,以表示对某种重大活动的重视和尊重。
“仪”是一种标准和风范,属礼的范畴。“仗”指兵器,属刑的范畴。仪体现“善俗”,仗体现“贤德”。仪仗队的形式,既有威慑作用,又有礼遇作用,因此得到广泛应用。这也是“君子以居贤德,善俗”的体现。